这也就是华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封狼居胥”。
此战后,匈奴失去对华夏大地东北地区的控制,霍去病于是徙居于东北的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为汉侦察匈奴动静。
汉朝要求其部落大人每年朝见,并置护乌桓校尉,使乌桓不得与匈奴交通。
此战之后,汉武帝设置大司马位,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皆加官为大司马。同时定下法令,让骠骑将军的官阶和俸禄同大将军相等。
霍去病在十七岁时才参军,二十一岁就取得如此成就,短短五年,从一个大头兵,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立下无数汗马功劳,升至主帅,纵观华夏历史,又有几人?
在华夏几千年源远流长的军事历史中,唯有霍去病一人。
如果就正常情况而言,霍去病至少还能为西汉王朝效力四十年以上。
但上天似乎发现了霍去病太厉害,霍去病这个本不该存在的非常规人类,于是在霍去病二十多岁时,毅然而然的将霍去病抹杀。
霍去病的英年早逝,让汉武帝悲伤不已,但也无可奈何,彻底解决匈奴的计划就此搁浅。
汉武帝时期,是华夏军制史上由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作战主体这一重大转折得以完成的重要阶段。
大规模使用骑兵集团,快速机动,长途奔袭,是汉军前期战胜匈奴的主要原因之一。
汉代骑兵的发展大致可以汉武帝为界划分阶段,此前是骑兵与车兵并重,此后则由骑兵完全取代车兵,进而成为汉代军队的主力兵种。
而这个战术的实现,正是因为霍去病的出现才突然形成的。
霍去病最擅长的是什么?
正是突袭作战战术。
霍去病利用的就是骑兵的速度。
从几次大战也可以看到,霍去病的作战可谓是迂回纵深,穿插包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迂回穿插,对匈奴实行合围,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对其实行毁灭性打击。
这种新型的战术思想,在之前的华夏军事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
在漠北之战中,霍去病带着的倾一国之力准备的物资舍弃不用,采取取食于敌,就是在漠北想办法补充军需物资。
这客观上最大程度的打击了匈奴的生产能力,同时也可以解决汉朝国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远征的问题。
这在霍去病之前的华夏军事历史上,也是没有哪位三军主帅使用过的。
可以明确的说,霍去病虽然在华夏历史上如同彗星一般,仅仅活跃了数年时间,但他的影响力,却是影响了之后的上千年历史。
他的战术,甚至在几千年后的后世都有所体现。
后世得国名将古德里安创建的“闪电战”,正是以最快的速度迂回穿插,从对方最薄弱的环节着手。
如果这是古德里安学习霍去病的战术,那么可以说霍去病的影响力有多大。
如果这真是古德里安独创的话,也可以说明霍去病的战争思想,足足超越了世界两千年。
因此,霍去病这种无敌般的存在,如果这还不叫天才,那什么才叫天才?
…………
“十七岁才率军出征,十九岁封狼居胥,更是多次打败匈奴,这霍去病竟然如此之厉害?”
始皇帝嬴政看着霍去病的介绍,不由感慨万分。
“陛下,这霍去病,简直如同神话般的人物,臣不得不服。”
“以前臣还觉得自己在华夏历史上不说是第一,也是最顶尖的那一批,可随着盘点视频的不断播放,臣发现华夏几千年来涌现的名将名帅太多,个个都有自己非常优秀的地方,这让臣深刻认识到,想要在华夏军事历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也不是那么简单的。”
身为跟匈奴经常打仗的蒙恬,他是最有话语权的那个。
蒙恬深知匈奴大军有多难缠。
“蒙将军不要妄自菲薄,朕清楚你的实力。”
始皇帝嬴政为蒙恬打气。
要知道,之前他以蒙恬为帅,统领三十万秦军北击匈奴,在黄河之滨,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而蒙恬率领的军队以锐不可当的破竹之势,在黄河上游,击败匈奴各部大军,迫使匈奴望风而逃,远去大漠以北七百里。
所以说,他不认为蒙恬不能榜上有名。
“多谢陛下抬爱,臣为了大秦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蒙恬单膝跪地。
眼神坚定,豪情万丈。
能得到陛下如此的信任,作为武将而言,也无憾此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