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产能

大明征服者 酒老五 1013 字 2022-08-29

通州工业园占地三万余亩,内有大大小小的厂房上百!

上百厂房,重中之重自然是炼铁区和军工制造区。

七位阁老皆为当世大儒,道德文章写的自是一流,诗词歌赋更是当世风流的一等人物,他们精研经史子集,熟读四书五经,如果放在后世,那就是绝对的国学专家。

然而,也正是因为几十年如一日的钻研经典,让当世读书人极度缺乏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现象甚至要持续到民国!

就拿满清后期号称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都闹出诸多啼笑皆非的事,更别说几百年前的大明读书人了。

这是儒家的局限性,至少在朱厚炜的眼里是,儒学尽管并非一无是处,可让儒家读书人死死把持住政治显然是不合适的,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去研究学问,而不是用僵化的思维去治理天下,然后唾弃一切非儒家之学。

让朝堂变成儒家的一言堂,这才是儒家的原罪!

想要开拓创新,想要求同存异,想要大明突飞猛进,那么儒家可用,但绝对不能重用,在这里,在这通州工业园,已然寄托了朱厚炜改变大明的全部希望。

七八辆马车载着朱厚炜和内阁七老朝着工业园进发,第一站便是炼钢厂。

占地最广的炼钢厂厂区内绿植成林,到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工人,可皇帝来了,那就算再忙也得丢下手里的一切,老老实实的跪在路边等待车驾过去。

“让工人该干什么干什么。”朱厚炜吩咐了一句,任兴派了个番子屁颠屁颠的传话去了。

车驾在炼钢区外停了下来,朱厚炜和内阁七老下车步行,触目所及便是几十上百座冒着滚滚黑烟的高炉,一个接一个炉子连成了一片,离的甚远似乎都能感受到阵阵热浪。

“杨爱卿对炼铁炼钢了解多少?”朱厚炜看向杨廷和问道。

杨廷和一愣,略加思索后苦笑道:“老臣对此知之甚少,只知道在汉代时便有了炒钢法,到了北齐年间出现了灌钢法,而如今的大明最常见的炼钢法似乎是苏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