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学堂

大明征服者 酒老五 1005 字 2022-08-29

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儒学可以培养出道德君子,哪怕这个道德君子进入官场之后会沉沦会堕落,可至少他们在读圣贤书的时候是想着要经世致用,想着忠君爱国的。

但儒家道德文章写的再好有多大用?读的圣贤书越多,诗词文章信手拈来,打起嘴炮来一个比一个凶悍,可这是王朝是国家需要的吗?

国家需要的是能够治理能够真正牧民的人才,不是连处理政务都要依靠师爷的废物。

造枪造炮造军舰,你让儒家读书人去管理,他懂?然后不懂就指手画脚?

你让这辈子都没下过田的书生去管理种田的,他是知道该如何施肥还是知道如何提升亩产量?

更可笑的是文臣领兵,当然,文人当中也确实有熟读兵书然后学以致用的儒将,可那是凤毛麟角的特例,更多的是压根不知兵却喜欢胡乱指挥,最后导致溃败的例子。

这种例子在大宋和大明简直不胜枚举。

当然仗打败了肯定不是文官的错,而是领兵的将领没能领会文官的战略意图,总之理由多的是,最后挨刀的肯定也是武人,谁让文人嘴皮子利索,武人说不过呢。

这学堂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是新学的种子,他们将会撬动儒学的根基,让这棵在华夏大地上传承几千年,早已经腐朽不堪的大树轰然倒塌,从而开启大明的万世之基。

很难,但很有挑战性,有希望就会有曙光!

“奴婢拜见王爷。”

到了永王府内学堂,三名得知消息的侍奉太监立即到门口迎接。

“都起来吧。”朱厚炜脸上挂笑,在三名太监的脸上扫过,满意的点了点头。

这三名太监也是永王宫中专门侍奉的存在,不过没有到任兴和洪济贴身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