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别慌。”苏远山点了点头,表情如常。
在勒紧裤腰带以及获得了德远的支持后,asl终究还是把euv的“原型机”憋了出来——或者说得更准确点,这应该是概念机。
嗯,按照时间,历史上的asl差不多也是在05年左右落地的概念验证机型,然后就发现毛病多多,于是继续解决问题,然后遇到更多的问题……直到2012年,才最终磕磕碰碰地拿出了真正可以用来流片的原型机。
在苏远山看来,这次asl犹抱琵琶半遮面地传出消息,更多的是为了找钱——相比上一世他们手握双工件台和浸润式光刻机所带来的丰厚利润,即便有德远帮忙,这一世的asl也要穷很多。
而苏远山更知道,即便在12年真正拿出了原型机后,asl依旧拿出了百分之二十五的股份邀请当时的tel,台积电,以及三星入股,以承诺优先供货来获得后续的研发资金。
——而就算在当时,这三大晶圆厂也是对十年才磨一剑的、问题多多的euv原型机到底能否顺利商用持怀疑态度的。以至于两年半的股票锁定期刚过,台积电就把股份给卖掉了。
因此,苏远山觉得,asl是没钱了。
他丝毫不慌。
“虽然asl没有公布具体细节,但我仅从常识来判断,我觉得……按照他们现有的条件,顶多实现了euv技术的验证,而算不上真正的原型机。郑叔,我们都知道,光刻机现在已经不是那种可以大力出奇迹的行业了……它可以说算得上人类精密工程学领域的极限。绝对不是短短三五年就能完成的。”
苏远山一边说着,望向郑振川,一脸的笃定:“郑叔,你比我跟清楚的。”
听了苏远山这话,郑振川稍稍愣了一下,倒是镇定了下来,仔细想了想后点头道:“是的,虽然我们的euv路线走的方向不一样,但原理是一样的。确实非三五年能成。”
“所以,asl搞这一出,我觉得他们是快蚌埠住了。”
“怎么说?”
“在我们开放了双工件台后,他们能够得以集中资金进行其他技术方向的研发,但你知道的,现在的研发资金投入,怎么可能是以前所能比的?双工件台我们花了五个亿的人民币,浸润式前前后后花了三亿美元……这还是在没有专利和技术壁垒的情况下,现在在他们面前有一大票专利壁垒等着,就算他们花大价钱搞浸润式,也只会迎来同质化竞争。而他们又没有如尼康那样的f2干刻技术……所以,咬牙搞euv,是asl的唯一选择。”
“但euv太花钱了。”苏远山摇摇头:“目前他们的市场份额不到20,就算有德远之前入股输血,他们也撑不下去的。所以现在放出风声,唯一的目的就是找冤大头。”
见苏远山一脸的镇定,郑振川算是彻底放心下来,微笑道:“看来我们还不用太担心。”
苏远山乐了:“郑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