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2页

齐政拿到手里,看了起来。

应该说,公关部的工作是相当细致的,张泽宏见面的公司,已经是矮子里的高个儿了,名单上的其他公司里面,无论是产权结构、管理、财务上都不够规范,确实是无法合作的。

对此,齐政倒也不算意外。

如果农业企业不朝着高科技方向发展,或者不在打造品牌、企业管理和销售网络上下功夫,是很难得到资本青睐的,同样,也很难得到嘉谷的青睐——虽然产业基金只服务于嘉谷自有项目,但如果是真的具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嘉谷也不是不可以进行投资。

但很遗憾,并没有。起码在来抱大腿的企业中,并没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企业。

“老王的意见是,如果有一定的价值,还可以接触一下;如果只想占便宜的,赶紧打发了。”张泽宏笑着转述王昱业的交代。

齐政颔首同意。

反正都是送上门来的企业或项目,如果费一点人力物力,能找到一些不错的投资苗子,那就是赚到了。

而事实上,随着拜访的名单越来越厚,齐政也出面接待了一些来访的代表。

相比于要像陀螺似的一刻不停地旋转,才能确保集团各项工作井井有条的王昱业,身家数百亿的齐政明显更空闲——做出决策,然后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交给正确的人去打理,这才是齐政的日常工作重点。

所以,抽空接待一些访客,在齐政看来,还可以当做是一种舒缓心情的调剂。

但随着接触的深入,他渐渐有了其他的想法。

这些主动跑来的公司,基本上是没有多少能看得上眼的。但是这些主动跑来的代表,要么懂农业懂政策,要么懂合作懂营销,难得的是水平都不错——毕竟,能被派来“毛遂自荐”的,如果没点本事,连集团公关部的门都进不了。

齐政跟张泽宏稍微一提,他就心领神会了。

——送上门来的项目看不上没关系,送上门来的人如果有价值,当场撬墙角,一点负担都没有。

于是,劝说嘉谷的人,迅速地被张泽宏劝说:“我们嘉谷的薪酬水平是业界最好的,在全国都是最好的行列。对于真正优秀的员工,还可以获得股权激励,每年能享受分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