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页

连锁反应下,大豆油价格也开始下跌,豆粕价格同样暴跌。

李光富欲哭无泪。

先前签订的采购合约,变成了套住自己脖子的绞索,挣扎都无法挣扎了。

这是有多严重呢?

他得按照选择的最高点的价格支付货款,但反过来又要按跌下来的价格出售豆油和豆粕。简单说,国内大豆采购团以4000元以上吨的价格采购的250万吨大豆,每加工一吨就要亏至少2000元……

还干个球啊!

第146章 坑了一把还不够?

老实讲,即使是事先预料到大豆价格会下跌的姜平,也没想到,会下跌得这么的惨烈,这么的……悲壮!

美国人这一手贼溜的操作,不仅是中国企业,甚至是全球市场,都被他们牵着鼻子走。

多少不明真相的国际投机玩家,进入大豆期货市场,在价格高位接手,然后被套牢——华尔街的金融资本割韭菜的手段简直不要太熟练了。

反手“做空”市场的姜平自然能一边收获巨利,一边乐呵呵地当吃瓜群众,看着期货市场上一众被割韭菜的玩家们割肉离场,但国内的大豆商就没有心思看热闹了。

随着国际大豆价格的大跳水,国内大豆加工由原先的赢利变为全行业亏损——还是巨亏的那种。

规模较大的那些大豆商还能勉力支撑,但很多中小型大豆加工商本就实力一般,高价位采购的大豆已经成为烫手山芋。

国内大豆商一片惊恐,部分加工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甚至是选择逃跑了——已经订购的大豆干脆不要了,美国人再打电话来要求履约,关机的关机,停机的停机,总之电话无法接通了……

国内就此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洗船”事件。

所谓“洗船”,就是大豆采购商面对着明显的价差,采取了违约行为,放弃原先在高价位签订的采购合同和定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