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七章 浮出水面的棋手

朱允炆有些意外,接过文书看了看,不由皱眉:“大明江山都是棋手谋划出来的?如此说来,棋手的真正身份是开国时期的谋臣。不过,那一批人都不在了吧?”</p>

刘长阁面色凝重:“皇上,李芳英接手白莲令,号令白莲之人与阴兵,而这些人最初听命的是佛母。”</p>

朱允炆看向刘长阁,缓缓点了点头:“如此看,李芳英是第二代佛母。这棋手的身份,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这些人还真是执着,几十年过去,还在暗处阴谋着什么。”</p>

刘长阁犹豫了下,说:“皇上,李芳英说大明江山都是棋手谋划出来的,显然是夸大其词。太祖狂战天下豪杰,无往不胜,最终问鼎天下,靠的是太祖指挥得当,运筹帷幄,一干开国功臣名将与万千军士血战拼杀!”</p>

朱允炆丢下文书,起身走了出来:“太祖得天下,岂是一人之功,一人之谋,一人之勇。李芳英如此推崇棋手,想来也只有这么几位了。安全局可有猜测?”</p>

刘长阁沉声:“目前猜测,可能在浙东四先生之内。”</p>

朱允炆背负双手。</p>

浙东四先生,指的是青田刘基、龙泉章溢、丽水叶琛,浦江宋濂。</p>

刘基是刘伯温,他的后人记恨朱元璋是有理由的,毕竟胡惟庸给老刘下了毒,老刘还专门找老朱讨论过这件事,说吃了药之后肚子里像有个石头,老朱没安排人给刘伯温动手术碎结石,只是冷漠地让他回家了,后来没多久,死了。还有老胡杀了刘琏,这也是一笔血仇。</p>

章溢虽是儒臣,但其父子效力一方,寇贼尽数平定,功劳不在诸将之后。这是老朱的肯定,但章家没理由反朱,他是善终。</p>

叶琛更没理由反朱,他是被元降将叛乱所杀,老朱开国之后还追封南阳郡侯,入祀于功臣庙。他家着实没理由对抗朝廷。</p>

宋濂,这个写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口号的家伙是个厉害的,但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谋臣,何况他儿子、他孙子全都非自然死亡了,也没力量反对。</p>

这样一算,浙东四先生里面,只有刘伯温的长孙刘廌还活着,但此人一直都在安全局的监视之下,不是看书就是写书,着实没什么出格之事,连登门的访客一年到头都没几个人,说他是棋手,朱允炆不信。</p>

朱允炆盘算一番,摇头说:“应还有其他人,明初名震天下的谋士可不止是刘基等人,还有叶兑、朱升!这两人,才是当时最强大的棋手,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刘基!”</p>

刘长阁深吸一口气,怎么把这两人忘了!</p>

没错,他们才是真正超绝的棋手人物。</p>

叶兑,曾献《</p>

武事一纲三目策》于吴国公朱元璋,给出了“华运中兴,胡运既终”的战略判断,并提出了“隆中对”:</p>

南并张士诚之僭据,东督方国珍之归顺,以建康为都,拓江广以自资。进则越两淮,规中原而取天下;退则保全方面而自守……</p>

朱元璋后来打天下,攻城略地,许多进程都与叶兑所言高度契合,此人可以说是明初孔明,为朱元璋战略布局打下了基础。</p>

但叶兑此人功成身退,并没有留在朝廷当官,而是逍遥快活当起了四梅先生,这也是个善终之人,更是知进退,没道理痛恨朝廷。</p>

那就只剩下一个人了:</p>

朱升!</p>

朱允炆心头很是沉重,如果说刘伯温是谋事,叶兑是谋局,那朱升堪称恐怖,他谋的是天下。</p>

真正让朱元璋拥有问鼎天下资本的是九个字:</p>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p>

而提出这九个字的人,正是朱升!</p>

此人在纷乱天下局势之中,用九个字帮着朱元璋成王、称帝!</p>

朱升此人身份极不简单,他还是朱熹第五代弟子,不仅是硕儒,还有着“王霸并举”的谋略之道,以“霸道”统天下,以“王道”治天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