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募兵制,简化科举

原本骑炮兵营是针对草原作战的,可考虑到东北也有不少山地,还有东面的岛国到处都是山,骑炮兵营只能跟上需要,研究丢弃小型神机炮之后的战术。</p>

无奈之下,徐辉祖只好将赋闲在家的梅殷给找了过来,一起商谈后勤革制问题。</p>

建文皇帝希望军队后勤可以脱离兵部,设置一个独立的衙署班底来全权负责,确保后勤满足二十万兵力作战的响应能力从三个月时间缩短至一个月,并提出构建专用的军需品仓库。</p>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变革,涉及一批机构、权限、物资调拨流程、军队对接、民力征调、运输方式与工具等等。</p>

按照朱允炆的要求,后勤必须具备五万军队当日出征,后勤保障二十日行军的能力,这又涉及军粮配给的问题。</p>

随着军队火器化程度越来越高,火器不断迭代,炼钢锻钢能力的提升,减少武器、盔甲重量,增加后勤配重,又成为了必须考虑的问题,确保军队可以最快速度机动,最远距离行军。</p>

改后勤对徐辉祖来说还算是小事,毕竟五军都督府提出的方略只是其中一份,兵部也在研究方略,真正麻烦的是户籍制改革。</p>

军籍一改,卫所制的基础就会动摇,卫所</p>

制动摇了,军屯就容易动摇,随之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去解决。</p>

徐辉祖看向梅殷,正抱怨着军籍问题,行人司严许伯走了进来,托着一份圣旨,不等徐辉祖、梅殷等人行礼,就迎上前:“皇上说了,这份旨意你们自己看就好。”</p>

接过圣旨,徐辉祖命人送一送许行人,然后打开圣旨,眉头一皱。</p>

梅殷感觉有些不安,连忙问:“何事?”</p>

徐辉祖将圣旨递给梅殷,严肃地说:“你自己看吧。”</p>

梅殷展开圣旨,扫了一眼,顿时起身:“这,这是何意,为何京军也要学游泳?”</p>

徐辉祖沉默不言,建文皇帝的想法令人无法琢磨。</p>

京军主要打的是陆地战,战场在平原、草原与山地,哪怕是戈壁滩、沙漠也行,可不在水里、水上啊,干嘛要学游泳,这不是折腾人,挤占军士的训练时间,打乱正常的军士训练计划吗?</p>

什么兵种干什么事,水上的事有水师来负责,没必要全军都有水上功夫。</p>

梅殷将圣旨放在徐辉祖身旁的桌案上,低声问:“此事该不会与东征日本国有关系吧?”</p>

徐辉祖端起茶碗,发现茶已冷,又放了下去:“荣国公,你认为东海水师、东南水师联手,不能灭绝日本国吗?”</p>

梅殷坐了下来,一脸疑惑。</p>

东南水师将士三万九千余,宝船十五,大中福船三百。</p>

东海水师在划分的时候,宝船有十,大中福船一百七十二,但随着郑</p>

和水师归来,其修缮的船只,主要军士都划归给了东海水师,军士数量突破三万!</p>

两部水师加起来已有七万规模,船队规模极是庞大,如此浩荡的船队,收拾日本国的小渔船自然不再话下,打下日本国似乎也并不难。</p>

怎么看,打日本国都不需要动用京军,在这个时候建文皇帝提出让京军也学游泳,上船适应航行,图什么?</p>

徐辉祖提起笔,写了一份文书,喊来徐膺绪:“你将这份文书送至兵部,给铁尚书说,京军将轮番外调,适应航海,学习游泳等,让兵部与水师都督府对接调令,每次调动为一卫之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