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店头,杨溥的社会论

店头里并没有歇脚的客栈,倒有一家茶馆。

丁景福差人寻了店头里长、保长,就在茶馆中叙事,同时还邀请了店头的三位最年长之人,别看这些人走路都需要人搀,耳朵也不好使,但绝对是地方上的重要人物。

古代不像是后世,对老人的话爱听不听,没人会把你怎么着。

可在古代,老人的话那就是一言九鼎的话,说让你往东,你还真不能往西。他们的影响力与孝悌有关,与年龄大,见识多有关,与宗族纽带有关。

大明的皇权只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到县治,到不了乡邑,而乡邑的治理完全是依靠里长、保长(还有被朱允炆废掉的粮长)、乡绅大族来掌控。

这也是朝廷无法根除白莲教的主要原因之一。

茹瑺不是傻子,挨家挨户去做工作,就算是让他向天再借几百年,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作。

胡子眉毛一把抓是要不得的,干活要懂得抓核心,抓重点。

茹瑺虽然不认识小马、小恩同学,但还是知道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该怎么处理。

里长郭顺、保长宁冬、李家老族长李勋,刘家老祖宗刘五,郭家老太爷郭有福,这些人哪里见过布政使与巡抚这么大的官员,一听茹瑺还是皇上亲自派来的,更是连忙跪拜磕头。

茹瑺好说歹说,让几人落座之后,方问道:“这店头百姓家过得可还殷实?寻常之家可还能吃得饱饭?”

郭有福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巡抚大人是什么意思。

几人都是人精,知道茹瑺来这里是什么目的,毕竟店头就在太原城边上,再闭塞也听到了朝廷山西移民五十万的消息。

既然你茹瑺是来办事的,就直接办事,嘘寒问暖,打感情牌做什么,我们是老人,又不是小年轻,被你问两句,就心甘情愿,赴汤蹈火了。

但巡抚大人问,还不能不回。

郭有福作为店头大族之长,只好赔在一旁道:“回官爷话,店头虽是人多地狭,好在这些年来风调雨顺,倒还饿不了肚子。”

茹瑺接过杨溥递过来的茶碗,打开碗盖,轻轻地吹了两口,道:“果是如此?本官看未必吧。”

“这……”

郭有福有些慌张。

难道说这茹瑺还挨家挨户走访了不成?

茹瑺只看了一眼郭有福的神态便了然于胸,道:“既然大家都在这里,本官也就不绕弯子了。店头有不少百姓连温饱都有问题,这一点布政使衙门清楚,你们也清楚。现在机会摆在眼前,你们能不能珍惜,还需仔细思量。”

刘五咳了两声,待喘息平稳后,对茹瑺问道:“大人所言机会,是什么机会?”

茹瑺见这些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严肃地说道:“自是移民,迁移至河南、北直隶等地。”

郭有福抖动着白色胡须,道:“移民?还要去北直隶?大人,不是我们不愿意配合朝廷,只是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啊。”

刘五也连忙配合:“是啊,我们在这里好不容易有了家业,现在朝廷又想要移民,我们实在是舍弃不掉啊。”

茹瑺理解这些人的担忧,只不过他们以为自己前来,是想要将他们这些大户也迁移出去,这才有了抵触情绪,看来还需解释清楚……

正当茹瑺想要详说时,杨溥对茹瑺作了个手势,茹瑺便装作有些愠怒,不再发话。

杨溥走出来,对几位老人说道:“朝廷于山西移民,你们可知机会是给谁的?那些吃不饱饭的百姓?没错,这是他们活下去的机会,可是你们想过没有,朝廷最大的机会是给你们的,是为你们着想才想出的移民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