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盯着图上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的线条,王院士渐渐看出了一些门道,眉毛饶有兴趣地抬了起来。

“磁流体发电?”

“没错,”停下了手中的笔,陆舟对着这张草图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以我的水平也只能画到这种程度了,具体的设计,还得麻烦你们这些专家了。”

和可控聚变技术一样,磁流体发电技术并不是什么特别新鲜的概念,甚至可以说有相当久远的历史了。

甚至于从时间线上来看,这个概念最早是和“燃气—蒸汽轮机联合循环技术(gt)”一起被提出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时候,磁流体发电技术甚至被纳入为863计划的重点项目,而且在重视程度上,被放在了和核裂变发电技术并列的地位。

考虑到863计划的全称是《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跟踪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当时国际学术界的热门研究方向,由此便不难看出,在当时国际学术界,磁流体发电技术可以说是热门一时。

然而随着进入了二十世纪后半叶,情况却是发生了变化。

航天、军备竞赛使得发动机技术以及燃气运用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gt技术从中借鉴并汲取了大量经验,最终实现了弯道超车的逆袭。

而相比之下,磁流体技术虽然具备着看似更加诱人的前景,但因为技术原因难以实现,经济效益跟不上市场需求,几十年都拿不出像样的成果,以至于渐渐被学术界和工业界主流所抛弃。

盯着这张草图,王院士摇了摇头:“恕我直言,磁流体发电技术还不完善,用它来发电恐怕不是一个合适的选择。当今世界核裂变反应堆,主要还是以压水堆为主,我从未听说过有哪个核电站用磁流体发电技术输出电能。”

似乎是料到王院士会这么说,陆舟笑了笑,继续说道。

“对于核裂变来说是如此,但对于核聚变来说却不尽然。”

“哦?”王院士的脸上浮现了意外的表情,将询问的视线投向了陆舟,“怎么说?”

陆舟:“磁流体发电技术的难点,无非是在气体电离的那部分。通常情况下很难将气体加热至2000度高温并形成等离子体束流,而且即便做到了,这一过程也很可能伴随着大量的热能损耗,因此磁流体发电技术的循环效率很难做到20以上……我说的对吗?”

王院士点了点头,认同道:“基本上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