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8章 1047黄金白银的困扰

只是这种影响力更多体现在基层,而不是朝堂上。

因为能站在朝堂上的官员,都是靠科举考试起来的。

但是偌大一个国家,又哪里是靠这么点进士就能管的过来。

文官,不过是获得了朝堂和地方上的话语权,但是在施政上,还要受到地方士绅家族和勋贵实力的掣肘,所以也必须得到他们的支持。

文官,特别是御史,可以在位上的时候不鸟勋贵,可是等到以后呢?

致仕后的文官又如何,人家勋贵是世袭,哪怕是魏广德这样的家族,家中永远都有大明的官员身份,是一辈一辈可以往下传的。

有多少军户考中进士,可又有多少人因此放弃军户身份的?

其实凤毛麟角,因为他们这些进士,家族多世袭军职,可以躺在大明朝廷身上吸血到死,也属于既得利益者。

文官可以夺走他们的权利,但是在世袭爵位和军职上,确实半点都撼动不得。

敢动这个,才是真不死不休。

魏广德和张居正对此其实都是有清晰认识的,两人出身相仿,甚至张居正家族世袭的还是指挥使武职。

从中获得的好处,那是只多不少。

魏广德用勋贵做为威胁,让那些文官投鼠忌器,张居正自然明白是什么道理。

想想,也就点头默认了。

“此时其实现在也不急,事儿还没定下来,只有大规模开铸新钱币以后,大明自己的铜料才会接济不上,那时候才需要用倭国铜料。

此事下来,我找刘守有说说,他那边的密探能够跟着朝鲜商船跑到倭国,想来关系不俗,这也正是我们需要的。”

魏广德又小声说道:‘此事暂且说到这里,只等朝廷真需要时,咱们再操作也不迟。’

大明的铜料肯定不够用,但是张居正看魏广德早就胸有成竹,也就不再考虑此事。

其实,真要到那一天,户部也未必没人会想到此法,毕竟早前和倭国朝贡,倭国一开始也没少送来铜料。

从张居正值房出来,魏广德回到自己值房,马上把先前王国光和朱衡提到的一些意见记录下来。

这些,也是他完善新钱法奏疏的宝贵意见,反正张居正是把这事儿交到他手里,让他负责草拟此文。

坐在座位上,魏广德还在纳闷,反复思考着后世是怎么从银本位到金本位跨越的。

这两天,他又翻出早先收到的来自月港和其他地方商人给他的书信,魏广德多少也发现貌似欧洲那边,人们日常使用的也是铜板和银币,金币只是作为财富储存起来的,并没有进入流通领域。

想了半天,魏广德也没有想出头绪来,只好甩甩头,不再去考虑这事儿。

以他来自后世的思维,自认为已经采取了最佳策略,实在没有更好的办法,既能为朝廷赚钱,还能促进经济流通的法子。

是的,魏广德把赚钱放在第一位。

他哪里知道,三百年后,全球各国其实都是银本位制度,从秘鲁和墨西哥挖出了数万吨白银,暂时满足了当时世界经济对白银的需求。

不过,这一切因为“特立独行”英国的影响发生了改变。

抢到了一堆银矿的西班牙成了当时欧洲的首富土豪,在当时,米兰在为西班牙织棉,荷兰在给西班牙生产条纹布,佛罗伦萨在为西班牙生产衣服,西印度群岛在给西班牙生产海狸皮

但就在这个时候,英国却站了出来并表示“虽然白银很好,但是我拒绝”,英国开始反趋势而行,在十八世纪开始让自己国家的货币“英镑”和黄金挂钩,并在1816年正式采用了金本位制,推出了《金本位制度法案》,想让黄金成为世界的主流。

只不过因为英国白银和黄金的比例没有调好,导致英国大量白银都流向国外,甚至作为咨询的牛顿表示十分愧疚并出来背锅。

但也正是因为英国的这一失误,黄金的时代就这样误打误撞地拉开了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