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1040给李家的馅饼

同时,白银因为价值相对于黄金来说偏低,具备较强的交易灵活性,大额交易使用黄金,小额交易使用白银,非常方便。

随着宫廷开支的上升和官僚体系的膨胀,各国政府在财政上常常捉襟见肘,它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财源。

张居正开口说道。

同时,他们确实也发现了两地贵金属之间的汇率失衡。

准确的说,如果不是地理大发现和美洲金银矿的发现,全世界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不具备进入白银时代。

但是,不同线路的选择最终导致了不同的结果。

因为东西两个人类聚居区都面临着金银短缺的窘境,即便大明旁边就有一个盛产金银的倭国。

工部,恰恰就是魏广德影响力最大的衙门。

魏广德当然是看过类似文章的,他心血来潮时也翻阅过不少古籍,但是并没有找答案。

而另一个对此事影响力巨大的衙门其实也不是户部,而是兵部。

《汉书》中也说得很清楚了,《汉书·食货志》有言:“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

不过,这一世因为魏广德的干预,欧洲人再想大规模从大明套取黄金已经变得困难无比。

相对来说,当下的国际经济,其实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以其构建起来的银本位似乎更加合适。

在这种情况下,西欧各国君主先后支持开辟新航路,大力向海外扩张,不少封建贵族和骑士成为第一批殖民者。

开采出来的银矿被汇集到新西班牙的首都墨西哥城,在1535年,新上任的总督建立了墨西哥城造币厂,新西班牙地区也成为第一个向外输出银币的西班牙殖民地。

话说得再清楚不过了,上等的就是后世所说的黄金,白金就是后世所说的白银,赤金就是所谓的黄铜。

因为白银作为流通货币有很多优点,比如:比价方便,易保存、易携带、不可再生、易识别等,相比于铜钱来说更稀有,但又不会稀有到像黄金一样的程度。

但真实情况是,中国古代其实很早就将黄金和黄铜进行了区分。

据《文献通考》记载:“汉时赐臣下黄金每百斤,二百斤,少亦三十斤,虽燕王刘泽以诸侯赐田生金亦二百斤,梁孝王死,有金四十余万斤。”

据统计,从1503年到1660年的150多年里,西班牙从美洲获得了总计达18600吨白银。

1792年新建立的美国采用白银作为国家通货基础,国定每一个美元等于24056克白银,基本上可以认为当时一美元其实就是一个西班牙8里亚尔银币。

他打算一切都等明日早朝大朝会后再说,想到今天献俘大典上看到的李成梁父子,虽然不满他养寇自重的做法,可看在苦劳的份上,魏广德觉得还是应该适当安抚。

但实际上说几百万两银子的税收也没错,但是却忽视了价值三千余万两的粮食和茶叶等等实物税收。

如此数量的白银被开采出来,几乎相当于当时整个欧亚大陆白银的总和还要多。

实际上,在大明没有海贸以前,就大明自身那点白银,肯定是没法构建银本位制度的,因为流通的银子极度缺乏,如何建立货币体系。

《魏晋南北朝史》载:“西汉初期,黄金的应用总数量在百万斤以上。”

美洲出产的大量黄金、白银被铸造成金币银币,然后一部分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另一部分则是马不停蹄地运往东方的大明。

毕竟,现今各国的经济总量其实还很有限,所以魏广德根本意识不到当大明经济空前发展后,国内黄金白银依旧不够用。

西班牙与葡萄牙几乎同一时间开启了大航海的冒险,起初两国探险者的目的是一致的——直接通往印度、中国,获取香料、奢侈品的贸易特权,打开东方市场。

所以,当时全球贸易大多以白银为结算货币,很多国家都对白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这也包括明朝。

所以,聪明的商人就发现了这一外汇差,他们将大量白银拿到明朝来挣取差价,用如今的商业词汇来形容,就是“套汇”,套取大明的廉价黄金。

银本位制的优点主要有货币材料来源充足,银作为货币材料,来源相对充足,世界上许多地区都有银矿存在,虽然贫富存在差距,但分布广,使得其作为货币供应较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