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966吏部尚书之位

“那朝堂呢?”

朱衡却是追问道。

“朝堂吗?呵呵.你觉得他们会推选谁出任吏部尚书?”

魏广德笑道,在他看来,朝堂百官最是见风使舵,只要看到首辅和次辅都有推选之人,他们大多知会在其中做出选择。

毕竟,谁也不会愿意得罪内阁阁臣。

至于吕调阳,刚从礼部升上来,想来他此时的处境也和当初魏广德一样,左右都找不到合适的人选,自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参与到尚书这样重要官职的争夺中来。

“九卿之中,还有一个人适合这个位置。”

出乎意料的,朱衡却是说道。

“谁?”

魏广德狐疑道。

“葛守礼。”

朱衡很直接就给出了答案,“不管他最初担任的户部尚书,还是之后的刑部,最后执掌都察院,为人做事谨慎、公正早已深入人心。

吏部尚书,可不就需要这样的人吗?”

“这”

魏广德略有迟疑后,也不得不承认朱衡的说法。

不过很快,魏广德就摇头说道:“除非他得到张居正的支持,否则即便吕调阳支持他,也没可能执掌吏部。

户部那次,我想已经显示出他并不善于理部,只不过因其为人,倒是更加适合掌控都察院。”

“你知道,不代表群臣都知道,他们也会如此想。”

朱衡却不同意魏广德的话。

内阁阁臣确实拥有很大的权利,但是权利的基础,貌似魏广德还没意识到,那就是朝臣对他的信服。

担任内阁首辅,为何被称呼为百官之首,那是因为朝臣都支持的。

如果朝臣不支持他,那就算坐在首辅位置上,依旧会出现政令不通的问题,因为内阁发出的命令没人执行。

魏广德显然因为回到内阁担任次辅后,有些飘了,居然看不到阁臣权利的来源。

皇帝可以给你这个官职,但要把权利落到实处,那就得在朝堂上有广泛的支持。

朱衡做了多年尚书,历经那么多任首辅,自然明白。

而魏广德如果不入阁,还在六部的话,或许也能看明白。

可如今身在局中,难免就灯下黑看不到了。

“善贷,政令出自内阁,可若六部置之不理又如何,就如当初吏部对陈公手令的态度。”

朱衡说的是当初高拱担任吏部尚书时,公开告诉下属,不用理会陈以勤纸条的事儿。

说到底,内阁名义上是没有权利钳制六部的,他们发布的命令,需要六部支持并配合才能称为政令,否则就是一张白纸。

“嗯?”

魏广德听到朱衡的话,大是惊讶。

或许因为他自出任内阁以来还未遇到这样的情况,所以并未有所准备。

可是经朱衡的提醒,魏广德也想起来当初的事儿。

是的,阁臣管不到六部尚书,这也是阁臣要参与到对六部尚书官职争夺的原因。

只有自己人上位,才能保证政令畅通,自己手中的权利落到实处。

“首辅那时候只要不选择我和张四维,转而支持廷议推举之人,他就能因此轻易收获朝中百官的信任和支持。”

朱衡又提醒道。

“有道理。”

今日一天,魏广德都在窃喜自己事先发现杨博病重之事,却没考虑到张居正的态度。

如果张居正有推荐之人还好,若是找不到,很可能就会选择支持廷议之人。

“善贷,吏部咱们可以试试,我这边也做些准备,但依我看,希望不大。”

朱衡又说道。

“如此看来,葛守礼还更易得到廷臣支持,但是叔大应该不会同意,但你执掌吏部,他也未必会认可,此事容我再想想。”

魏广德道。(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