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举荐将才

最起码,冯保还知道在这个时候该如何收场。

陈太后之后要求张居正按照冯保的意思,尽快结束这个案子的审判。

整件事儿,在朱希孝的说辞里,已经变成了冯保想要整治高拱,所以挑了个傻子,协助他进宫再轻易抓住,然后栽赃高拱。

因为是挑的个傻子,所以堂审也很好看出来,这就是冯保恶心高拱,或者还想让高拱在被锦衣卫逮问过程中吃点苦头。

对于冯保拿国家大事如儿戏般出气的做法,冯保很机智的表示是为了给小皇爷出气,并不是构陷大臣。

冯保在宫里挨了罚,但两宫太后看他对万历皇帝的忠心,所以对他反而更加放心。

当然,只有冯保才知道,他是提朱希孝被了锅,那就是宫禁松懈的问题,被朱希孝搞成了他暗中协助。

对这样的结果,在冯保看来已经算是好的了,最起码自己提督太监的职位还保住了。

只能说,在此以后,冯保做事都留了个心眼,不敢在心血来潮就乱生事端。

不管做什么事儿,他都要先找自己的智囊团商量,谋定而后动。

这也是做了半年提督,冯保有些飘了的缘故,感觉内廷里没有他办不成的事儿。

内阁又有张居正、魏广德帮忙收尾,就算有点什么也不用怕。

至于新郑的锦衣缇骑,在接到京城传书后,虽然很是不甘,但也没有办法。

开玩笑,眼看着一只大肥羊就这么跑了。

高拱家族在新郑可算是家大业大,若是抓人抄家,那可是肥差,不知道可以搞到多少银钱。

可惜了。

带队的缇骑首领只能在心里暗骂两句,带着人,打包好这些天从高府逃出来的下人手里抢掠到的财物打道回府。

看到缇骑撤走,高府人心安定下来,高拱也松了一口气。

他马上安排人往京城送东西,不管是谁在其中出力,都不可能白使唤人,礼物是不能少的。

那个时候情况紧急,高拱只是让人往京城送信求援,没办法让人带去财物。

现在不同了,没有锦衣卫监视,他可以放心安排人去办事儿。

几辆大车载着东西往京城去,同时高拱还要对这段时间从高府中偷盗财物出逃的家奴进行秋后算账。

如果高家倒了霉,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可如今朝廷没有继续追究,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

而在京城,冯保也安静下来了,不敢再造次。

虽然科道言官中还是有人想要上奏弹劾,但是内阁张居正、魏广德都压着,都察院葛守礼也约束着十三道言官,让许多人也看明白了。

此事有些复杂,还是不要掺和进去为好。

王大臣案也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督促下,三司会审进展很快。

因为王大臣已经不能说话,自然也不给他辩护的几乎,最后刑部直接定了个“擅闯宫禁”的罪名,判决处死。

奏疏送上,张居正快速票拟同意,宫里也直接批红。

至此,轰动京城的王大臣案就此了结,从万历元年一月发案到三月初王大臣处斩,仅用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审案、结案的过程,堪称神速。

只是苦了刑部的书吏们,需要费尽心机完善此案的文书,很多地方都被修改,皆是语焉不详,含含糊糊一笔带过。

朝廷恢复正常运转,官员们各司其职,尽心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都知道,现在的首辅张居正张阁老是个办事讲究效率的人,一份文书发下来,衙门就得最快进行处理,一旦拖延久了,堂官就要在内阁挨骂,回来后也会对他们一通臭骂。

也不知道是不是换年号的原因,隆庆年间猖獗的黄河水患到了万历年一下子就没了。

就在今年,内阁还专门下文,让漕司做好应对水患的准备,保证漕粮的安全。

可是今年黄河平静下来,漕粮按时大量安全运抵通州粮仓,倒是让朝廷百官都松了一口气。

毕竟漕粮里,不少可是要发给他们的俸禄,还有问道京师粮价的作用。

即便是贪财的商人,也绝对不敢随意哄抬京师粮价。

因为在京的清流官员太多,粮价波动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极大。

“昨日户部报来,今年通州大运仓入库漕粮三百万石,还余一百万石,近期也可抵达,今年的漕粮算是安全了。”

内阁,首辅值房里,张居正召集魏广德、吕调阳,说起近日朝中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