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2张居正的变化

“伱是说,此事因为受到高拱的支持,所以他才反对,目的就是要尽去高拱之策,让高拱对朝堂的影响力降到最低?”

魏广德忽然有种拨开云雾的感觉。

是了,最近魏广德手上分到的多是地方上奏的各种奏疏,还有就是礼部那边关于隆庆皇帝丧仪的,每天的工作都被安排的满满当当。

张居正那边处理的事务,他知道些,但不全面,倒是附和张吉所说。

“呵呵.应该是了。”

魏广德忽然大笑道。

他已经想明白了,张居正的做为还真是得了徐阶的真传。

当初徐阶取代严嵩时,初期还是在处理各种政务,但是嘉靖皇帝驾崩后,徐阶的工作重点就从处理内阁日常事务变成了拨乱反正,取消严嵩时期制定的一系列政策,重新复核获罪官员的罪名,很是清理了一批因为政见不同或者其他原因开罪严家而形成的冤案。

徐阶也是因此,得到了来自朝野上下的齐声赞颂,为之后和高拱争斗获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满朝倾拱,实际上也是因为那些官员受到徐阶复核这些案件,恢复了不少获罪官员的职位是有关系的。

大明朝廷的官员,盘根错节,同年、同乡、同学,就是这样一张无比复杂的大网。

徐阶那时候年岁已经大了,做这些为的就是名声。

而张居正呢?

他现在还不到五十岁,就在模仿徐阶当年的做法,赚取官场上的名望,显然所图不小。

魏广德知道了,为什么明朝其他的首辅都很难把大明朝的改革推进下去,取得一定的成功。

除了天子年幼不懂政务,需要他帮忙打理外,通过倒拱,张居正也收获了不少官员的好感,而这些好感很多在之后的改革中成为推进下去的助力。

毕竟张居正实施的改革,大多数都是对朝廷有利的,对百姓也不会增加负担,严格来说只是收取了朝廷本应该收取的赋役。

同时提高了朝廷的运转效率,从上到下都得到了一些实惠。

至于之后倒张,那或许是小皇帝朱翊钧发动,而那些善于见风使舵、溜须拍马和歌功颂德的官员就借势而起,全力攻击张居正的政策,只为博取皇帝的高兴,为自己升官发财赚取政治资本。

“你还是下去查查,然后报个名录给我。”

虽然想了很多,但魏广德也没有就此罢手。

该查的,终归还是要查。

“以后对内阁和六部主要官员,都要安排人适时关注,有事情及时通报我知道。”

魏广德又吩咐道。

以往这样的关注,只是在有事时才会临时安排,而现在魏广德的地位决定了,他要对朝廷里的重臣进行长期的监视。

等张吉离开后,魏广德又陷入沉默,他在思考以后和张居正相处的方式。

弄倒他,还是借助他对大明朝的改革,维持住大明朝的气运。

要知道,张居正的改革是挽救大明危局很重要的过程,其中得罪人也是不少,否则之后也不会遭到那么多人的攻讦。

连大明朝内阁首辅的名头都保不住他的身后事,可见真正影响张居正案的并非朝野,而是更高层。

张居正会得罪小皇帝,所以自己不能步他的后尘。

红脸白脸,张居正既然要扮白脸,那就由他去,自己扮红脸就是了。

不知过了多久,魏广德才猛然回神。

反思之前的诸多想法时才惊骇的发现,自己居然从没考虑过倒张,而是想和张居正维持表面关系,让张居正去进行改革。

魏广德不知道这是不是受到后世的影响,虽然他站在张居正面前并没有表现出什么,但是来自后世的灵魂本能的还是表现出对他的尊敬。

“先看看张居正的执政再说,若是政策只为追求倒拱而不务实的话,该反对自己也是要反对的。”

对魏广德来说,他没有反对某人就要反对他的一切这样的观点,虽然这似乎到了后世也是如此。

魏广德更喜欢的其实还是猫论,讲究实用主意。

至于因为是政敌的观点就不能用,要反对?

不存在,稍微改改不就是自己的了,只要正确,就值得费些精力琢磨,内部不变,咱就动下包装就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