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0章 929翻案?难

一年后,也就是嘉靖四十四年十月,陆树声被启用为太常寺卿,兼管南京国子监祭酒事,他严格学规,撰写十二条教规,以激励诸生。

此时也是徐阶主政的时期,自然对他这个老乡多有关照,知道他不愿掺和朝堂之事,所以就又安排他南京的职位,这次陆树声倒是很乐意的赴任了。

嘉靖四十五年十一月,徐阶想要开始为他的退休生活做准备,又开始谋划,不仅是大肆提拔张居正,也把目光看向了他的这个老乡,朝廷升陆树声为吏部右侍郎,但他再次称病不上任。

也不知是真的不愿意离乡背井还是四九城的水养不活他,反正陆树声就是不愿来北京做官了。

隆庆元年初,朝廷再次起用陆树声为吏部右侍郎,他于三月上疏推辞,未获允准,隆庆皇帝还令其参与《明世宗实录》的编修,担任副总裁,但陆树声仍称病求退,最终在同年四月获准回籍调理。

隆庆二年三月,陆树声仍被起用为吏部右侍郎,但他再度称病,自陈不能赴任,并请求休致,未获允准。

到了次年四月,在其一再请求下,隆庆皇帝只得批准其回籍调治,其实这一年的时间里,陆树声压根就没有来北京城,一直都待在老家不动弹。

隆庆皇帝的旨意,其实更多还是在给自己找补面子。

一个臣子都召不回来,像什么?

不过也因为陆树声这样的性格,让隆庆皇帝对他大感兴趣。

毕竟参加科举的人,谁会不受高官厚禄的诱惑,能像陆树声这样淡泊名利的实在太少,相对也就是一个可以托付的人。

至少,启用这样的人在朝廷的重要岗位上,你不用担心他起不轨之心,要谋朝篡位。

就在这一年的十二月,隆庆皇帝再次下诏命陆树声以原职掌詹事府事,负责教习庶吉士,只是他仍然使用“称疾,不能赴官”。

到此,隆庆皇帝才彻底无奈,只得赐告。

赐告,是指皇帝优赐其假,准其带印绶僚属归家治病,其实也是隆庆皇帝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就这样一个人,或许他会因为徐阶的关系偏向张居正,但绝对不会完全倒向张居正,否则也不会一直不来京城。

要知道,他翰林出身,再加上吏部侍郎官职的诱惑,他其实已经具备入阁的资格。

而且,他嘉靖二十年进士的身份,可以说比现在朝中绝大部分官员的资格都老。

可以说,张居正是算准了魏广德不会反对才会举荐这个人,不过魏广德听在耳朵里,心里的犹豫更多还是这位老兄会不会赴任的问题。

“首辅大人.”

魏广德刚开口,张居正就摆手道:“伱我都熟人,以后不要再这么叫,还是按照原来的叫法,我叫你善贷,你就叫我叔大,可好?”

魏广德点点头,笑笑,这才继续说道:“叔大兄,这位陆前辈自然是接掌礼部的好人选,可是,你能让他出仕吗?

据我所知,这位可是多次拒绝先帝的招揽。”

那会儿魏广德还在朝,虽然没见过陆树声,但让皇帝反复下旨要给官职还推三阻四的,真不多见。

说起来很搞笑,自嘉靖朝起,陆树声屡次推辞朝廷的委任,朝廷内外都认为他的风节很高,其名声愈高,每遇上重要的职位,必定首先举荐陆树声,唯恐他不到任。

此时张居正成为首辅,在选择礼部尚书这个位置的人选时,自然而然就想到了他,也希望借助他的名望,得到朝廷上下的支持。

毕竟,驱逐高拱那事儿,虽然是陈皇后和李贵妃,还有小皇帝的旨意,但是朝野上下私底下议论时,还是从获利的角度,认为他张居正多少都参与其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而目的自然是奔着首辅之位来的。

倒是魏广德的名声无损,毕竟他情况特殊,京城闹得最厉害的时候,他应该还在船上。

就大明现在的通讯条件,他们可不会认为这事儿里面有魏广德参与的身影。

听到魏广德这么说,张居正就知道魏广德其实也接受这个人选,当即就说道:‘简单,你我二人都给陆前辈去信,请他出山执掌礼部。’

这就是表现一个姿态,做给外面人看的。

魏广德稍微犹豫就点点头,张居正要刷名声,他魏广德也想刷,而陆树声就是刷名声的好目标。

至于能力,毕竟人已经离开朝堂多年,这点魏广德倒也不担心。

礼部的事儿,他魏广德做侍郎的时候就已经理清楚了,其实真没多少难度,清闲的很。

要让,怎么说六部里也只有礼部尚书算是清流的一份子,其他五部都不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