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1朝会晕倒

“早知道,我就先派人给你传递消息,也就不用白跑一趟。

既然到了,还是去见见皇爷吧,皇爷看着日渐消瘦了。”

冯保又说道。

张居正听到冯保这话,心里一动,脸上随即又绽放出笑容道:“以后还请冯公公有事多知会叔大一声,你我也算裕袛老人,本来就该多联系才是。”

“是啊,现在京城里,裕袛出来的,也就咱几个了,其他的不是致仕就是发配,离京城都十万八千里。”

冯保开口说道。

“今晚请冯公公到我府上,咱们好久没有畅饮一番了”

隆庆六年五月十四日下午,一条消息在京城各衙门里传播开来。

罢朝两月的隆庆皇帝,明日会参加朔望朝会。

朔望朝是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举行,地点在奉天殿,不过这个朝会只是走个过场,并不讨论具体的事情。

一般来说,这种走形式的朝会,时间不会太长,稍稍忍一下也就过去了。

除了在明初,现在的朝会早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不再是皇帝决定朝政的地方。

是日凌晨,在京各官员府邸就热闹起来,官员们纷纷早起洗漱,准备进宫觐见皇帝。

朔望朝和常朝不同,要求在京九品以上官员都可以参加,几乎只要是个官儿,都能参加朔望朝会。

只不过,品级低的,注定连皇帝的身影都看不到,只能在黄极殿奉天殿外广场上侍立,等候仪式的结束。

毕竟隆庆皇帝已经停了朝会许久,所以得到消息的官员们只要不是真有事儿耽搁,都还是打算去走一遭。

很快,通往紫禁城的各条道路上,就被轿子和马车堵满,虽然是在黑夜里,也是一片喧闹声。

等人汇聚到午门外,高官们进了朝房休息,剩下的人则只能站在广场上,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小声交谈。

还好当下天气不冷,大家一番聊天倒是精神了许多。

等当值将军和宿卫、执杖旗校等人列队进入午门后不久,时辰到,钟鼓司敲响朝钟朝鼓,文武官员列队从敞开的左、右掖们鱼贯而入。

文官由左掖门进入,武官由右掖门进入,先在金水桥之南根据品级排列好次序。

鸣鞭之后,依次过桥,到达黄极门丹墀,文官为左班、武官为右班,在御道两策相向立侯。

在此期间,有负责纠察的御史在旁监督,凡是有咳嗽、吐痰、拥挤或仪态不整的都会被记录下来,听候处理。

不多久,立于台阶左右的钟鼓司乐队开始奏乐,皇帝乘便轿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

隆庆皇帝慢慢挪出便轿,强自支撑着身子一步步走上御座。

等他坐好之后,外面再次鸣鞭,鸿胪寺“唱”入班,左右文武两班齐头并进步入御道,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之礼.

朔望朝会的程序一项项进行着,坐在御座上的隆庆皇帝越来越感觉到精神不济,昏昏欲睡的感觉更加强烈。

他想要支撑下来,毕竟已经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的朝会,他知道,再等一会儿就结束了,也完成了他这次出来露面的目的,外界也就不会对他的身体健康再有什么传闻。

虽然这些消息看起来,似乎都是真的。

强打精神,看着朝臣在鸿胪寺官员引导下一步步完成朝会程序,他也在心里不断催促着,尽快结束这看似毫无意义的朝会。

终于,坐在宽大御座上的隆庆皇帝感觉眼前一黑,身体瘫倒在御座上。

下面鸿胪寺官员还懵然未觉,但是下面伺候的孟冲却是看到了,前排的阁臣和六部堂官也都看到了,众人心中不由一紧。

当中,最关心隆庆皇帝身体的,无疑就是他了。

在他还没有行动前,孟冲已经急匆匆上了御座,跪在隆庆皇帝身边轻轻呼唤。

但是几声过后,隆庆皇帝并没有恢复意识。

孟冲知道,朝会进行不下去了,陛下已经昏厥。

转身向旁边挥手,招来四个身体健硕的太监抬着隆庆皇帝下了御台,小心翼翼的把隆庆皇帝放入便轿里,随后便轿急匆匆向乾清宫方向行去。

在孟冲唤太监上前的时候,鸿胪寺官员才后之后觉暂停了朝会仪式,停在那里不知所措。

“陛下身体欠佳,今日朝会到此结束,各位大人就先回各自衙门办公,勿忘国事。”

高拱这时候站出来,转身对着面前的官员说道。

现在这里只有负责大殿洒扫的小內侍,也只有高拱和张居正站出来维持秩序,让百官们依序退出广场,各自返回衙门里办公。

隆庆皇帝在朝会上晕倒的消息,也插上了小翅膀,飞快在京城传递开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