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9重臣反对

高拱虽然平时里也是看不起勋贵,面对几位国公爷也只是保持表面的尊敬,可现在形势比人强。

要想朝廷稳定,和蒙古人和谈已经成为必须,否则再对立下去,用不了几年大明财政就扛不住了。

“我就没明白,张尚书居然也是反对谈的,他可是执掌户部,能不知道我们的难处吗?

那可也是他的难处啊。”

张居正也是叹气道。

户部尚书张守直被分给了张居正去解决,不过张守直貌似和葛守礼类似,都是倔老头,想想就让张居正感觉头大。

“大家都尽力而为吧,要是结果不理想,等两天我们再换换说服对象。”

李春芳开口说道。

平时内阁里,大家只是维持表面和气,暗地里也是争权夺利,可是这次却是出奇的团结。

其实,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大家都看到了和谈对朝廷的好处,省钱。

大明朝的问题很多,但归根到底就是钱闹大,做什么事儿都要钱。

而且,因为各种潜规则的存在,十万两能解决的事儿,需要十万两银子才能勉强解决,即便是高拱,为了避免再出现隆庆元年那样的事儿,也不敢过于狠辣对付那些蛀虫。

虽然对于证据确凿的贪官污吏他下手依旧狠厉,可也不会对那些没有贪腐证据的官员太过严苛,现在更多的开始怀柔。

他也需要手下有一帮人帮忙说话,避免再被孤立。

“这次的锅,还得郭乾来背,若不是他的奏疏,直接把张守直、葛守礼这些人引出来,他们此前虽然不支持,可也没有公开上奏表示反对的。”

高拱又开口狠狠说道。

今日一早通政使司送来还在路上的兵部尚书郭乾的奏疏,是今天一切事件的根源,魏广德也没想到影响会如此巨大。

到下午的时候,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户部尚书张守直就公开上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这样的情况下,内阁所有人都被架在了火上。

之前他们对外并没有说已经给大同去信,让王崇古和俺答汗接触,所以朝臣都以为内阁和皇帝那里都还没有作出决定。

虽然有传出内阁中人在联络京官,但大家都还只是觉得可能是个别人的观点。

毕竟,他们几人召集其他人都还是很保密的,即便有不同意见,他们也没有对外透露几位阁老找他们到底说了什么事儿。

不过这样也引发另一个坏处,那就是消息有些乱。

比如魏广德这里,因为魏广德通过定国公徐文璧说法勋贵,所以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以为魏广德是支持大同和谈的,特别是他在英国公府外吃闭门羹一事,更是坐定了他支持和谈的态度。

但是朱衡对外的表态却让外界对魏广德对此事的态度变得混乱起来,因为朱衡只支持封贡而反对互市。

封贡互市本就一体,不能互市,傻子都知道俺答汗绝对不会答应封贡。

朱衡的有条件支持,实际上就是持反对意见,因为俺答汗那里是没有条件和你谈的。

而朱衡和魏广德的关系,也让外界不知内情的官员产生了疑惑,也不知道该信哪一边了。

其他内阁阁臣的情况也都类似,反正现在因为传言太多的缘故,所以消息也乱的很。

但是,并不是所有京官都看内阁几位阁臣的脸色,就比如都察院和六科的人,他们反正现在天天轮着上奏反对此事,在朝堂上制造舆论。

当前的环境下,魏广德等人就更不敢把之前他们之前做的事儿透露出去,搞不好他们就会被集体弹劾。

朝堂的风云变幻太快,几乎就是一下午的时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压力。

可是和谈的诱惑太大,可以直接缓解朝廷财政困境,又让他们难以放弃。

“肃卿,张四维那里,你还得去和他好好说说,不能因为他舅舅的关系就避嫌。”

李春芳提醒高拱道。

大明官员有这个习惯,就是有官员是亲属关系的时候,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多会选择弃权,也就是避嫌。

张四维是支持和谈的,不过因为他和王崇古的关系,已经有科道言官以此为借口攻击他。

“要是善贷猜的没错,说不好每一个支持此议的人都至关重要。”

李春芳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