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我有三策

不过这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若是他们真心如此,当然是一个机会,可若包藏祸心,后果你是知道的。

陛下虽有此心,可真失败了,错不再陛下而在臣恭。”

魏广德开口说道,显然他是否决了皇帝的想法,主要是为了自己,不想承担失败的后果。

当然,那个时候满朝大臣谁知道草原的情况如此复杂,所以他和皇帝更愿意相信这是赵全、李自馨他们设下的诡计,想要诓骗朝廷。

而此时尚在西征路上的俺答汗已经接到消息,知道爱孙居然跑到大同降明,顿时感觉如遭雷击。

等稍微理智下来后,马上下令,取消原定西征吐鲁番的计划,全军回师。

同时命令长子辛爱黄台吉率本部人马先行一步,赶往大同附近,寻找机会诱出明国将领,设伏擒之,以此做为交换爱孙把汉那吉的人质。

和明朝开战已经近三十年,他和大明当然都是极度不信任。

别看知道是自己孙子主动跑过去降明,可他更担心明国人会因此迁怒于他,施以刑罚,甚至处死他。

毕竟他曾经率兵打到过北京城下,曾经制造多次屠城惨案,明国人抓不到他可能会把怒气发泄到他这个傻孙子身上。

同时,他也在后悔,当初不该收那颜出这个女人,否则也不会闹出这桩丑事。

爷爷夺走孙子的女人,就算在蒙古也是被人诟病的话题。

虽然他事后知道了,又给孙子安排了另外的女人,可孙子还是因此叛逃,他觉得罪责在自己身上。

之后数天,大军匆匆忙忙往回赶,而俺答汗也是整夜的噩梦,梦中他看到孙子遭到明人的酷刑虐待,鞭打,生不如死的惨状。

俺答汗关心孙子的安危,也算人之常情,不过在返回路上,赵全、李自馨等人也无数次找到俺答汗,陈述利弊。

在他们口中,把汉那吉“今既投降,彼将收抚众虏为用,势将愈大”,在他们口中,已经将把汉那吉当做蒙古人的叛徒,认为明国会用他做文章,招抚更多的蒙古人反叛俺答汗。

所以,营救把汉那吉势在必行,为此应该调集重兵对明国进行威胁,迫使明国就范,交还把汉那吉,这样可可以让其他人明白,降明是没有出路的。

至于人回来怎么处理,他们没说,但已经点名把汉那吉是投降明国的蒙古叛徒就足够了。

俺答汗虽然老迈但还不傻,知道赵全等人的心里所想,无非就是担心辛爱黄台吉抓住明将后换俘成功。

他们是希望蒙古人和明国人以此发生一场大战才好,削弱双方的实力,到时候他们的帮助才会显得弥足珍贵。

甚至,如果俺答汗惨败,力量损失过大的情况下,他们或许还有机会取而代之。

所以,在处理把汉那吉一事上,俺答汗虽然表面答应会仔细思考赵全等人的建议,但实际上已经完全抛弃他们,不再信任他们。

而此时宣大总督王崇古已经连夜赶回大同,和巡抚方逢时会面,了解情况。

这几天,方逢时把把汉那吉安置在大同城里,好吃好喝招待着,也不断打听草原上的情报。

这些,恰恰是大明最需要的消息,但是在以往,这类高层秘辛却也是最难刺探。

但现在不同了,有把汉那吉那个常期生活在俺答汗身边的人在,自然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加详细的情报。

“你是说他和辛爱黄台吉也不和,因为辛爱黄台吉认为他抢占了太多的部族?”

王崇古听着方逢时这两天了解到的情况,开口问道。

“俺答汗把旗下大部族分封给自己的儿子,自己还遗留下一下部族。

那边一直有流传,说这些部族是俺答汗打算在他死后交给他的,因此引起了辛爱黄台吉对他的不满。

不过他也说,从没听到爷爷俺答汗这么说过,所以很可能是赵全等人散布的流言,目的就是让他们家族亲人不和。”

方逢时解释道。

“如此看来,赵全等人和俺答汗亲族关系也不好,倒是可以利用一下。”

王崇古开口说道。

“大人明鉴,此时我也觉得大有可为,不过还得看朝廷的意思。”

方逢时道。

王崇古想想才道:‘我有三策.’(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