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829吞并小琉球

都察院那边,也要多派御史监察、巡按,避免地方官员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当下东南匪患尽除,百废待兴,可不能再生乱子了。”

魏广德虽然没有点明要预防什么,可“恢复到嘉靖三十二年时候的赋役”这话,就足够让所有内阁阁臣明白他的担忧。

说起来,大明朝这些年,闹事儿的多是在福建、广东,大多都是因为赋税,百姓被逼着上山为盗。

若是匪首中出个有野心的,就会出大乱子。

至于广西、贵州、湖广、四川等地的少数民族叛乱,那是另一个性质,朝廷一直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官府和土司关系的法子。

还有就是山西、山东等地,也多有白莲教作乱。

但这些,还真和闽粤那边不大一样,是可以防范的,这就要看地方吏治了。

“善贷之言有理,此事还要着落在吏部和都察院那边,已经乱了二十年,百姓需要休养生息。”

李春芳听了魏广德的话大赞,只想着官面上的问题,却忘记那里的百姓其实才是最苦的,才是最需要朝廷关注的,所以马上就出声附和。

他这一说话,自然也就不用其他人再讨论了,算是把这事儿也定下来。

“那我们就一起去乾清宫,向陛下报捷吧。”

如果是打了败仗,李春芳肯定是不会想去的,而是会把差事丢给陈以勤。

但是这次是打了胜仗,而且福建的文书写的也非常漂亮,甚至直言东南倭患已平的文字,想来隆庆皇帝看到这份奏疏也会很高兴才是。

至于为什么不是他一个人送过去,这也是李春芳的性格使然。

既然是好事儿,那大家都过去给皇帝贺喜。

于是,屋里几人就在李春芳的带领下出了内阁径直赶往乾清宫,报捷以闻。

只是半个多月后,俞大猷知道了总督李涛和巡抚涂泽民给朝廷的奏捷文书,想到东南沿海的实情,才着急忙慌的给魏广德写了一封书信,信中详细叙述了东南的情况,也把自己的一些分析写上去。

直到看完俞大猷这封书信的时候,魏广德才总算明白了为什么嘉靖朝闹得沸沸扬扬的倭患到了隆庆朝很快就消声灭迹的原因。

不仅是因为隆庆开关的影响,真实情况就是朝廷在最近数年里逮着大海盗、大倭寇集团围剿,已经把几股势力最大的盗匪消灭干净,剩下的也都是一些残部和小鱼小虾。

这些剩下的人,已经没有实力再跑陆地上搞出什么攻府夺县的勾当,甚至只是侵袭沿海渔村都已经变得困难起来。

毕竟不管是以前的戚继光还是现在的俞大猷,还有李锡、郭成等人,经历了十多年的剿倭战事的锻炼,沿海府县已经摸索出一套针对海上敌情的应对办法。

往往倭寇靠近海边就会被人发现,进而燃放烽火,召集周围的明军和名团赶来救援。

对于只有十几个,几十个的小股海盗,已经成不了气候。

他们的目光不敢看向大明土地,但是也知道与时俱进,改变自己生存的方式。

这两年月港开放,沿海的商船也多了起来,所以海盗们从过去攻府掠县抢夺钱财变成了现在只在大海上做生意,抢劫来往商船。

商船出海,本来就有极大的危险,即便商船被海盗所获,陆地上的亲人也只以为是遭遇海难不幸。

毕竟这年头,航海技术是真不行,别觉得西方已经开始大航海时代就觉得海船技术、航行技术就很牛叉,实际上沉没在全球各地海洋底下的沉船是真的不少,甚至包括定期往返于西班牙本土和其海外殖民地之间,将欧洲货物运至美洲殖民地,并将殖民地产品,尤其是金银运回母国的大型珍宝船队。

虽然俞大猷书信里许多内容和福建官员上奏的情况有较大出入,可魏广德还是觉得俞大猷说的应该更加真实。

毕竟刘焘、涂泽民一个是总督,一个是巡抚,其实已经有些脱离基层,很多情况未必知道。

而俞大猷不同,他最近一直在海上漂,带着福建、广东和广西三省水师战船四处剿匪,一直在下面当然就更清楚实际情况。

思考片刻,魏广德觉得虽然这信是俞大猷写给自己的,但并没有什么不当言词,所以就打算明天带上这封书信去内阁,让几个阁臣也看看,知道东南实情。

之所以考虑这么做,主要还是因为魏广德打算组建大明水师,就以这支三省水师战船为骨干。

要知道,大明的军事力量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的制度,成祖时期虽然有些变动,但大的框架不变,都是以卫所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