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9章 808有人走,有人来

虽然条件差了许多,可终归能活着到看到南京城。

车里人自然就是前往京城做掮客,游说朝堂官员为高拱复职做准备的邵大侠卲方。

打头的一辆马车上,车帘微动,一双眼睛透过缝隙刚巧看到了那辆囚车,也看到了囚车里端坐之人。

八人抬大花轿,装饰华丽,用来烘托出喜庆的气氛,官府也不会因此认为逾制。

明朝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车、船、轿,当然也有靠畜力,那就是骑马或者驴。

要知道,他可是把赌注压在李芳身上,曾经有段时间都忽视了冯保,也就是这一年多才重新恢复和冯保的联系,时不时两人出来喝酒,拉近关系。

从宋朝开始,轿子就广泛流行开来,于是就出现了关于轿子的各种等级制度。

“唉,李公公,记得当初我就曾经多次劝说过你,千万别像在王府那时作为,对下苛刻,宫里人多眼杂,终究不比裕袛人员单纯。”

比如有两人抬轿子一般就被称为便轿,四人抬则是小轿,而需要八人抬的轿子才被称呼为大轿,之上还有十六抬的轿子,那地位更是非凡,因为这个人只能是皇帝,即便是亲王都不允许。

细说起来,王世贞和张居正还是同年,都是嘉靖二十六年的进士。

“怎么还有五里,都走了这么久,先前也说不远了,只有几里路程。”

王世贞的官就是张居正罢免的,所以他对张居正的叙述值得考究。

实际上即便是张居正权势滔天的时期,他完全掌控都察院,可科道言官依旧不时上奏弹劾于他,即便知道这样的奏疏送到万历皇帝面前也是无济于事,皇帝根本就不会因此处置张居正。

“都坐上囚车,居然浑身上下还散发出一身官威,真不愧是天子脚下,坐牢的都是大官。呃”

在唐朝之前,坐轿子的大多是皇室女性和老弱官员。

有关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轿子的记载最早见于同时代史学家王世贞的《嘉靖以来首辅传》中的记载。

颚下无须之人,在这个时代只有一类人,那就是太监,因为身体原因长不出胡子。

而还在内阁忙碌的张居正其实也是很烦恼,想要融入裕袛旧人中去,却始终不得其法,终究被陈以勤、殷士谵等人若有若无的孤立。

就在他们对视的片刻,车上的旅人就注意到车里的囚徒颚下无须这个特征。

魏广德看着李芳现在的窘迫之状,也是苦笑。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按照《明史》中的记录,“诸阉滕祥、孟冲、陈洪方有宠,争饰奇技淫巧以悦帝意,作鳌山灯,导帝为长夜饮。”

四人喝下杯中酒,魏广德提着酒壶给李芳身前酒杯又满上,嘴里终于还是忍不住说道。

不过,在他身上另外还揣着一封书信,乃是高拱亲笔所写,而收信人正是御用监掌印太监陈洪。

“居正所坐步舆,则真定守钱普所创以供奉者。

等了片刻,马车行驶平稳起来后,车夫才开口说道:“邵老爷,刚才有几顶大轿从道旁出来,差点和咱们的马车撞上。”

不过最终还是留下来了,因为隆庆皇帝不希望他离开。

摇摇头,放下车帘。

“这难道是个太监?”

但在张居正乘坐三十二人抬大轿这件事儿上,历史上却找不到任何言官参奏他的记录,直到张居正倒台以后,也未有一点言官参他的记录,这是极不合理的。

带上礼物,按照高拱给出的名单,卲方连续不断拜访高拱的门生故旧以及南直隶的官员,开始试探他们的态度。

出了凉亭,送李芳上了囚车,相互拱手道别。

不过魏广德在下面使力,毛恺也顺势推舟假装糊涂,派出囚车押解过去,所以李芳这次去南京城就有了公车待遇。

车门侧头对着后面答道。

“邵老爷,那几乘大轿可不一般,绝对是朝中大官的轿子,可都是八抬大轿。”

“吁,吁”

<div class="contentadv"> 不过马车夫却没有答话,而是专心在控制马车,似乎是规让什么。

“是啊,当初他离开的似乎也和我说过,可惜那时我没听进去。”

坐了这么久的车早就有些不奈,对着前面架车车夫问道:“距离京城还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