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5湖广阁议

只能说,到这个时候,内阁不是对奏疏做票拟,而是需要有一篇详细的奏疏报告给隆庆皇帝。

一切定夺,还要宫里那位至高无上的存在做最终决定。

魏广德从李春芳手里接过奏疏就低头仔细看起来,在看到洪朝选奏疏后面的时候就在皱眉,他注意到辽王在府里竖起大纛这个关键点了。

其实,这倒不是魏广德对此有多敏感,而是被张居正和李春芳的反应刺激出来的政治敏锐。

待看完施笃臣的奏疏,他就明白现在李春芳的处境。

这个事儿,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辽王已经被控制软禁,有锦衣卫的人看管,所以施笃臣的奏疏有夸大事态的嫌疑。

事儿不小,则主要还是影响力大,毕竟是大明的亲王,还是第一代的亲王爵位。

明朝第一任辽王朱植,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五子,母为韩妃,想想传了多少年了,在宗室中的影响可不小。

至于那些被弹劾的罪名,到现在反而是微不足道的小罪了。

经历了嘉靖皇帝削藩,魏广德哪里还不知道明朝皇帝对宗室的态度。

还在思考的时候,陈以勤就先一步到了这里。

进门看见魏广德已经到了,还有些奇怪。

魏广德起身施礼后,就把手里湖广传来的奏疏都递给了陈以勤,让他先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不多时,殷士谵也来了。

内阁阁臣全部到齐,不过值房里有些沉默。

陈以勤看完奏疏后默不作声把奏疏递给殷士谵,让他知道是什么事儿。

“施笃臣有些小题大做了吧。”

等殷士谵看完奏疏后,不由得皱眉说道。

魏广德只是看了他一眼,没说话。

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可事关宗室和谋反,就变成此刻朝中最重大的事儿,算不算有罪只有隆庆皇帝能一言而决。

“叔大先前拿着湖广奏疏到我这里来商议,刚好善贷也在,都觉得有些棘手,所以召集各位来商议下,内阁应该如何奏报此事。”

首辅李春芳这时候已经恢复了淡定,心平气和开口说道。

下面向皇帝奏报事情,可以如实记录,怎么处置是皇帝的事儿,而内阁给皇帝的奏报,则要求给出建议,至少要让皇帝知道内阁的态度。

可这次的事儿,内阁显然有些不好表态。

“叔大,还是你先说说自己的看法。”

内阁阁议,首辅和次辅一般为了避嫌,都不会在会议开始就表达自己的态度,给会议定调子,而是要先听取其他人的意见。

所以每次会议,李春芳和陈以勤都是最后表态的。

而其他人讲话的顺序,则是按照入阁时间早晚来排序,张居正自然是第一位,其后是殷士谵,最后才是魏广德。

这也是内阁现在的排序,魏广德科举资历都少于殷士谵,所以隆庆皇帝当初才给了殷士谵文渊阁大学士,而他只能是最末的东阁学士。

这时候,张居正已经开口说道:“既然弹劾辽王的罪名都已经查实,就据实禀报,请陛下下肢责罚,至于其在王府中竖起大纛,不过就是多添一条罪名罢了,陛下要如何处置,都是家事。”

按照朱元璋当初定下的律法,皇室内部都是家事,三司还真没有审问之权,除非得到皇帝的旨意。

张居正的话,应该是中规中矩,是最普通的处置方式。

魏广德微微点头,他一开始也这么想,反正最后都是皇帝定,先按照钦差调查结果就已经确定辽王有罪,多一条少一条,差别不大。

“以辽王所犯罪行,似乎有些轻了,是否应该请陛下严惩?”

殷士谵这会儿正义感爆棚,当初看到弹劾辽王罪行时他就气的不轻,觉得应该重罚。

“大纛”一事,殷士谵觉得是个除暴安良的机会,这样的人不应该是被责罚,而是削爵。

当然,如果隆庆皇帝认为辽王不臣,削爵都是轻的,应该除国才是。

不过这个时候,不知道皇帝的心意,所以他也不敢说出这些话。

“请陛下治罪,严惩.”

李春芳喃喃道,随即又看向魏广德问道:“善贷支持叔大还是逸甫?”

魏广德本来是要帮着殷士谵说话的,轻重处罚对他来说无所谓,因为和他没关系。

可刚才李春芳才提醒他注意,按照他本心,若是他第一个说出意见的话,应该是站张居正这边,所以这会儿他就改了一贯的处事态度,选择站张居正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