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经筵赐宴

而事件的起因,则是因为京察过后,科道发现当年被贬黜之人甚多,但偏偏没有一个山西籍官员。

自然而然,他们想到了主持此次京察的官员杨博,他就是山西人。

“当时,身为吏科给事中的胡应嘉也参与了弹劾杨博,后来的事儿你应该也知道吧。”

起个头,陈矩就不再说下去了。

魏广德当然知道这事儿,内阁看实在闹得厉害,就由高拱出来说和。

而当时高拱怎么说的胡应嘉,那自然是胡应嘉他们最大的失误,做为吏科,他们在京察的时候本就应该是监督作用,可是他们没有做到,所以才出现这样的事儿。

胡应嘉还能怎么说?

如果杨博真的利用京察徇私舞弊,包庇山西官员的话,那么他们吏科自然难辞其咎。

只能说这个时候的胡应嘉有点得意忘形,忘记了此事别人可以弹劾,唯独吏科不能掺和。

因为高拱的话,科道对杨博的弹劾到此结束,估计高拱也没有想到,他会因此被六科的人给记恨上吧。

“而且,内阁之前的情况,朝野都在盛传,高拱恃才傲物,刚愎自用,对推荐他入阁的徐阁老全无半点恭敬之意,反而处处为难,凡事有所忤,必与自己强争......”

陈矩还待再说,魏广德已经摆摆手。

那些私底下的话他当然听人说过,这也是裕王府人许多也对高拱不满的原因。

“这么说,徐阁老已经聚集了一大帮看不惯高拱的人了,他们这是打算直接把高拱搞倒哇。”

陈矩能说出这话,想必知道的,看出来的人更多。

就算朝中和高拱素无瓜葛的人,这个时候怕也会跳出来在高拱身上踩上两脚,希望能引起首辅徐阶的关注,或许自己有机会飞黄腾达。

至于为什么现在只是科道在弹劾,而没有其他人参与此事,应该还是摸不透隆庆皇帝的心思,所以还按兵不动。

只是一旦反高拱成为朝野共识,成为政治正确的时候,怕也没多少人还会顾忌皇帝的感受了。

胡应嘉这次的行动,应该是和徐阶暗中达成某些协议,有徐阶在幕后推动吧。

魏广德心里这么想。

不过高拱以后进晚辈身份却负气凌人,如此不知好歹,也着实令人不可忍受。

陈矩难得从宫里出来一趟,和魏广德很快就坐在酒席间开怀畅饮起来,醉了直接被魏府下人送入客房休息。

不过魏广德因为感受到压力,所以并未直接回后院休息,而是又一个人坐进书房里思考起来。

想的,自然是高拱倒台后朝廷的局势又会如何?

白天的时候他就有这个猜测,虽然吃不准此事背后是否有徐阶的参与,可是就目前来看,魏广德宁愿相信徐胡二人应该是达成了交易的。

若是高拱真的被挤兑走了,内阁剩五人,徐阶和张居正肯定是一派的,其他三人各成一派。

陈以勤肯定向着皇帝,李春芳就是个摆设,处事优柔寡断,只会循规蹈矩,郭朴呢?

有高拱在,郭朴还可以和高拱联合对抗徐阶。

高拱倒台,郭朴大概率也只能夹着尾巴。

好吧,有陈以勤、张居正在内阁,想来自己的日子应该还是很好过的。

魏广德现在也只能这么想了,显然在他内心里不认为高拱能躲得过徐阶的谋划。

此役,高拱必败无疑。

按照陈矩所说,南京的弹劾奏疏隆庆皇帝并未驳回,全部留中,都懒得拿回去让人看了。

如此,倒是有点息事宁人的味道。

至于高拱,隆庆皇帝自然不会让他在家里歇着。

第二天就下诏让高拱回内阁当差,好言宽慰,对弹劾之事只字不提。

不过这个时候嘉靖皇帝发引渐近,朝中官员也都被此事吸引,似乎暂时把弹劾之事放下。

书稿交接完毕,校录馆众人也各自分道扬镳,返回各自衙门。

魏广德第一次到吏部报道,紧接着迎接他的就是斋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