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4急召

官员不管是考满还是考察,评语皆为上,对他们来说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快升迁的资格,对于没有人照拂的官员来说,论资排辈他们要等到什么时候。

可有了这些功劳,称职的考评足以让他们擢升官职,即便官职紧张时候就可以获得优先,也算奖励丰厚了。

至于所谓重赏,不过就是送些宫里铸造的银元,其实作用还不如分个油水足的差事划算。

李春芳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很快就赶回西苑。

永寿宫里,嘉靖皇帝这会儿身体和精神又恢复了些许,虽然依旧靠在龙榻上。

听完李春芳的回报,嘉靖皇帝就是皱眉,“还有四千册未完成,怎么还有这么多?”

李春芳心里清楚,最开始抄录那两年,朝中投入资源有限,每年也就完成千余册,也就是去年和今年进度才陡然提升,否则哪里能抄这么多。

可即便这样,看皇帝的语气也就嫌慢。

“臣已经让他们加紧抄录,争取一年内完成大典的抄录工作。”

李春芳知道该自己接话,他也只能这么说。

“你去忙吧,校录馆那边你要时常去看看。”

嘉靖皇帝只是说道,随即就从黄锦手里接过李春芳递上来的纸条。

李春芳退出宫殿后,嘉靖皇帝低头看了眼纸条上的内容,上面记录的是抄录大典的总册数和各分校官的进度。

自然,排名第一位的是魏广德,以千余册排在第一位,而张居正紧随其后,校阅八百余册,其余分校官则在六、七百册上下,差距明显。

“还是朕钦点的人,用起来才贴心。”

嘉靖皇帝忽然说出一句没头没脑的的话来,若是别人恐怕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一直跟在嘉靖皇帝身边的黄锦倒是一下子明白过来。

要说钦点,当朝最出名的莫过于李春芳和魏广德两人。

李春芳是天赐,魏广德则是皇帝赏功。

要说现在内阁诸人中嘉靖皇帝最放心哪个?

当然是李春芳,他自始至终都是小心谨慎,从不逾越。

至于首辅徐阶,或许许多人都听说过一个故事,那就是嘉靖皇帝曾经斥责徐阶为小人,甚至许下“永不录用”的誓言。

好吧,这还是因为当初徐阶在皇帝面前出尔反尔,让年少气盛的皇帝对此耿耿于怀许久,甚至落井下石将他发配到地方。

只不过他命好,兜兜转转又回来了。

今日看到分校官里最卖力工作的就是魏广德,嘉靖皇帝心里难免有了这份感慨。

民间乡野常讥讽袁炜、李春芳等人为“青词宰相”,实际上现在内阁中四人,个个都是此种好手。

都不愿意为皇帝分忧,又任何能尽心竭力为他治理这个偌大的国家。

这就是现在嘉靖皇帝的心情,对现下朝廷官员还算很满意。

“皇爷慧眼识珠,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

黄锦在此时给了嘉靖皇帝一记龙屁,让皇帝心情又高兴了许多。

“都说子实为人优柔寡断,可这样的人稳重,办起事来四平八稳不会出差错。”

嘉靖皇帝笑道。

至于另一个,他没说,那是留个儿子用的,他是不会再给他升官了。

“现在裕王在做什么?”

嘉靖皇帝忽然又问道。

“回皇爷,这些日子殿下有空就在府里为皇爷祈福,当真是孝顺的紧,前些日子知道皇爷身体欠安据说他是茶饭不思。”

黄锦谄笑道,一张褶皱的老脸如同绽放的菊花。

“哼哼.....”

对此,嘉靖皇帝只是轻笑两声,“那孩子是叫朱翊钧吧,几岁了?”

“皇爷记性真好,世子就是叫朱翊钧,还是皇爷你取的,今年三岁了。”

黄锦乐呵呵的说道,看到这会儿嘉靖皇帝精神头不错,就试探着问道:“皇爷,要不要老奴去请小哥儿来宫里,让皇爷看看。”

小哥儿,说的自然就是裕王三子朱翊钧,从出生到现在,嘉靖皇帝都没有去看过,实在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