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张琏的去向

人影伫立良久后,终究还是叹了一口气,收回那包含不甘、后悔、不舍的目光。

小山背后传来一阵喧闹,那人回头看过去,一队士卒正抬着不少抢掠来的食物和押解着一些俘虏往海湾这里赶来。

那是他派出去,从附近土着手里抢夺物资的人马。

他,就是大明朝曾经高额悬赏的贼首,飞龙国国主张琏。

连他都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他还在自己的队伍里呆的好好的,结果各地的飞龙军里就盛传出他被明朝官府捉拿的消息,让各地义军军心大失,很快就被周边蜂拥而至的明军各个击破。

军心散了,他只得带来残部千余人东逃,留在大明已无可能。

在他看来,明廷传出他被俘虏的消息,应该就是为了打散义军的军心。

这是刻意而为,想不到就是区区蛊惑流言就把手下人哄得团团转,只能说自己还是小看了明军的将领。

他哪里能想到,其实真实原因是官军认错了人,虚报战功,之后虽然发现却担心遭受惩罚,所以只能想方设法掩盖过失。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道理,他也是懂的,他做梦都想突袭京城,活捉嘉靖皇帝朱厚熜,或许天下都不用一城一地去打,就会有大片的府县投降,归入他飞龙国主手中。

只是,这也就是只能想想,他办不到。

连浙江都打不进去,何谈偷袭京师。

当初眼看着大势已去,张琏只得带着手下逃到海边,利用手下那些船民,找到一些海船逃了出来。

可是首次到了这茫茫大海上,张琏就后悔了。

以前他也听说过大海的恐怖,即便是面对风平浪静的场面,按照那些船民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狂风大作,几丈高的海浪就扑过来,直接就把这些福船直接打翻了。

船民给他们找来的海船就是福船,虽然大明朝廷明面上禁海,可实际上沿海不少士绅家族都在做海商的生意,都或多或少隐藏了一些海船。

只不过对于不熟悉的人来说,要找到他们却是千难万难。

亏得有船民带路,他们才能在短时间内凑足船只。

和林朝曦分开的时候,他手下还只有千余人,逃窜过程中沿路又收拢了一些手下,也才堪堪二千来人。

这可都是保命的本钱,他当然不想随意放弃,只能全部带上。

在大海上,那可是全凭实力说话的地方。

之所以想到出海避难,这还是当初挑选亲兵的时候,他从船民中选出几个身强力壮的汉子。

穷途末路之际,看到他们,他才能想到夺船出海的念头。

大明虽大,可已经没有了给他安身立命的地方,留下来只有死路一条。

好死不如赖活着,他张琏还想要东山再起。

眼下是大势已去,先避其锋芒苟且偷安才是正途。

张琏不是瞎逞英雄的人,能在这时代建国的,也不会是没有城府之人。

审时度势之下,张琏已经有了自己的选择,只是好不甘,好不舍。

终究是故土难离,他这几天都会来到这个小山上,眺望远方的故土,那里是大明,是生他养他的地方。

这时代,虽然航海技术发展很快,大明的船只也可以从福建直入倭国或者下南洋,可大多还是需要沿途就近靠港,补充澹水和食物,若是要一路远航,那就只能每条船只少装人和货物,多带补给品,这还要靠天老爷保佑,不遇到大风浪。

进入大海后,虽然让张琏一时有了天大地大任我遨游的感觉,可船不靠岸终究不安。

问了身边曾是船民的话,选择先来东番岛,补充一些航海物资,再选择下一步的去向。

东番岛,其实就是后世的台湾岛,此时岛上荒芜,只有土人和少量对岸的汉人或逃罪,或躲避赋役或战火来此居住,讨生活。

在明朝的官方记载里,这个大岛是叫鸡笼山,或称东番。

虽然距离大明的福建行省不远,可是大明建国后并没有派出兵马占据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