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漏洞

城关右边的烽火台上已经燃起了五堆烟火,五股巨大的浓烟升腾而起,向着远处传递着敌袭的信息。

而在更远处的山坡上,同样飘起了阵阵浓烟。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敌袭时白天燃烟,夜间点火,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

烽火台通常选择易于相互瞭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台子上有守望房屋和燃烟放火的设备,台子下面有士卒居住守卫的房屋和羊马圈,仓库等建筑。

烽火台之间距离一般约为十里,通常选择易于相互了望的高岗、丘阜之上建立,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龙门关遇袭的消息,通过烽火台快速的向四方传递开来,铺兵也飞快的把更加详细的信息向宣府传递,不过他们是靠两条腿,当然是追不上远去的烽烟来的迅速。

“俺答汗选择进攻龙门关堡?”

此时在宣府,坐镇在此的宣大总督葛缙听闻下属汇报龙门关方向遇袭,目前敌情不明,但是燃起的是五烽烟火,顿时感觉不可思议。

宣府,从地形上说比较近似一个双峰,从而被分成东西两个部分。

东部是燕山山脉,主要的关口就是独石口,攻破独石口即可沿河谷南下,抵达延庆,继而攻打居庸关。

嘉靖三十五年那次入侵,虽然俺答部没有攻打独石口,却是选择瓦房沟破龙门所,也就是在河谷中断破的边墙,之后顺河谷到达延庆附近。

这里,一向是宣府的防御重点。

而在西部,则是在野狐岭两翼,之后的万全城就是现在马芳的驻地,这里也是草原骑兵南下常走的路径。

这里因蒙古与金国之间关键性的一战而闻名于世,当初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军队就是在此歼灭了完颜承裕率领的金军,扫清了进攻金国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金国在野狐岭之战的失利,导致中都门户洞开,备受威胁,以至于在四年后金国就不得不放弃了中都,迁都汴梁。

因此地的重要,宣府把最能打的将领马芳派到此地驻防,统领万全左、右卫和怀安卫,也是宣府镇的防御重点之一。

但是,这次俺答部的进攻,出人意料的既没有攻打西部,也不是攻打东部,而是在东西部的结合位出手,攻破这里,俺答部距离宣化城的距离就非常近了,显然是把进攻的矛头对准了宣府三卫。

宣大总督葛缙此时也看出了苗头不对,随即吩咐道:“通知宣府总兵官来此议事,给马总兵发去军令,集合三卫人马于万全左卫,随时救援宣化城。

给大同刘汉发军令,速率领大同军沿桑干河谷东进,支援宣府,山西兵马汇聚蔚州,随时准备入援。

给京城送军报,十万火急。”

来不及等铺兵送来更加准确详实的情报,葛缙就对属下幕僚下达命令。

这些军令和战报都会由他雇佣的师爷等人去起草,写完他审阅后用印就可以发出。

很快,屋里人都行动起来,几人已经开始动笔书写公文。

而京城的文渊阁中,大明朝内阁阁臣严嵩、徐阶坐在大厅上座,下面坐着兵部尚书杨博和太常寺卿高拱。

虽然魏广德在高拱跟前说的很简单,但是真正开始下笔时却是纠结不已,其中主要就是算计。

他需要计算消息传递所需的时间,明军行进的速度和俺答部骑兵的行进速度等数据,可不是在保安、怀来和延庆三地一个相对狭小的战场空间里计算,这可是一个两千里的巨大战场。

计算稍有差池,可能就会让延绥、宁夏明军遭遇灭顶之灾,所以魏广德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往来于兵部,找人了解相关信息。

无防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