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村民们的眼中,顿顿有肉就是顶好的生活了,他们不知道外面的花花世界还有些什么……还满心欢喜的以为老师的生活好了就能留下来,也满心困惑为什么那么多老师来了又走了……
他们甚至不能理解其中很多人是来“支教”的,原本就呆不久。
基于这样的原因,基旺村希望小学反而是服工县几所学校里伙食条件最好的。最初慈善基金会的调查组来过之后,就决定将资助从伙食资助改成了教材、图书之类的资助。
而这一次陈晋再来,却发现最令他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记得交到他手里的报告当中提到,对基旺村希望小学的第一笔资助比较大,足有几十万元。
目的,就是要帮助小学修缮校舍,铺水泥地操场,以及购买相应的教材和体育用品等等。
很可笑不是吗?希望工程造的希望小学,才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就已经成了危房!竟然还需要另外一笔资助来修缮。
更可笑的是,这笔修缮的钱款很显然并没有落实到位。希望小学是村里唯一的砖房,却裂痕遍布,岌岌可危。
陈晋甚至怀疑稍微大一点的山风都能吹倒它!
于是陈晋决定不再伪装了,直接朝着第一间挂着“学校办公室”的屋子走去。
另外的两间教室正传来孩子们带着口音的郎朗书声,陈晋走进校办时,里面只有一个华发丛生的中年人。
“你好?请问你是……?”
面对不速之客,中年人有些诧异,从穿着打扮上能明显看出来,这人肯定不住在基旺村。
“你好,是犁木山老师吗?”陈晋问道。中年人的资料他早就看过,是傈僳族人,高中学历,今年实际上才30多岁。
他本就是服工县出生的,随着父母出山,从小在外长大,十几年前通过支教活动,从百越省回到了服工县,成为了这里的老师兼校长。
被陈晋一口喊出名字,犁木山更加惊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