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边有许多细致的工作要做。
比如食品类目里边的包装食品的采购就很有学问。京津冀地区做包装食品的厂家茫茫多,进谁的不进谁的?各家都做保鲜面包,用的是起酥油还是人造黄油?价格应该差多少?便利店的客人们看重不看重配料上的细微差别?不是这个系统内的人,很多细节根本掌握不了。
而且有些厂家你想进货人家未必卖,这就很让人头秃了,因此每个类目都得有专人负责跟供应商打交道。
好在帝都是便利店的主战场之一,各种品类的供应链都非常充沛。特别是以海底捞为代表的大型供货商,在帝都周边建了许多食品加工厂,都是有质量保证的,能供应帝都几十个快餐品牌以及大量便利店的包装食品乃至鲜食货源。
但鲜食,楚垣夕希望逐步减少对外采购。
招过人手之后下一步就是并购需要的单元。像鲜食加工厂就是必须并购的,等到门店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就上马。
做便利店卖鲜食很赚钱,但没有自己的加工厂,卫生等方面心里肯定不踏实,出了事连责任都不好定位。而且自建加工厂,想怎么迭代产品就怎么迭代,鲜食菜品可以不断换花样,但依赖供应链的便利店就没有这种便捷了,只能是人家卖什么咱们进什么,这对以大数据为指导的销售体系来说是一种信息上的巨大浪费。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店面和店员。这方面楚垣夕走之前已经安排好了杜恤的工作,只等他回帝都之后亲自选址。相对来说这件事比较简单,只要照搬一遍原世界中的小康店面就行,那些店面的位置都能满足小康初期活跃用户的“抢车位”玩法。
兜兜转转,巴士终于来到王庆坨,途径赵家柳村的时候,只见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到处都是单车,堆在半人高的蒿草从中堆得相当整齐,就跟田垅上长出来的庄稼似的。其中以小蓝和小绿居多,颜色居然意外的和谐,像是静静的潜伏在青纱帐里,显得很搭。
这一眼望去,怕不是得有十几万辆之多,简直骇人听闻,要知道这些单车的出厂价都是大几百块的,这一片地里的单车造价就是一个小目标啊……
王庆坨自从共享单车的风口消失,很多自行车厂盲目扩张的恶果就体现了出来。过去他们能从普通客户那接到很多单子,共享单车高利润的订单一来,不但企业盲目扩张,订单也分了优先级。
结果从2017年的下半年开始风口快速消失,好多单车初创公司融不到资了,于是资金链断裂,交了30订金之后自行车厂就加班加点的做出来,结果根本没人提货。且不说高价生产的单车变成了需要处置的不良资产,很多王庆坨的工厂再想找原先的客户要普通订单都要不到了,人家已经找了别的合伙伙伴,简直一地鸡毛。
于是现在王庆坨最大的生意不是成产新单车,而是回收二手单车然后改型,这个曾经的天朝单车兵工厂变成了如今的单车解剖台。
特别是很多单车在订制的时候都是特殊件,根本不可能和别家通用,比如车轮用的是一体轮,拆下来根本没法用。于是,能磨皮的磨皮,能换商标的换商标,实在不能的,就把车把、车座和车锁之类能够再利用的进行解剖。
等走进工业园区,楚垣夕发现居然有不少原世界印象里是自行车厂的已经改弦更张了,比如改做电动车什么的。这是个非常不好的信号,因为王庆坨之所以是天朝第一的单车王国,就是因为整条产业链完整丰富,配件齐全,很多整车大厂接到大单之后也是把订单分拆然后转包给王庆坨来生产。这条链子如果崩不住的话,会造成连锁反应。
很快,楚垣夕按照记忆找到原世界中委托过的车厂,厂子还是那个厂子,但感觉完全不是当初的感觉,不知道该担心好呢还是该宽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