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为中国经济下一个十年发展打下基础的举措,自然是他认为最迫切和最关键的事情。
“大到飞机、高铁,小到芯片、药片,我们跟国外相比还有相当大的空白要补课。汽车领域不用说,只要普通老百姓在国产车和进口车比较中,优先倾向购买进口车,就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仍然需要转型升级。
我提议国家在重点落后领域,组建国家级的力量来扶持国内行业领先的企业攻关发展。在这过程中不能只将资源投向国字头企业,而应该一视同仁将广大民营企业纳入统一考量体系之中。谁做得好,就扶持谁,而不能以出身论英雄。
另外除了重点落后领域外,国家还要扶持各行各业中做得优秀的企业发展。我们常说工匠精神,如果将一双筷子做得技术极致,那也是一种艺术品。如果国内三百六十五行,行行百花齐放的话,那么中国货就将摆脱便宜低劣的标签,成为全球优质优价的硬通货……”
为了让广大记者们帮忙宣传推广自己的提案,韩皓不得不详细讲解了一番,他要做的就是希望中国经济抓住机会成功实现转型升级。
对自己提出的举措,韩皓其实已经身体力行,他名下的投资基金已经将扶持各行业优秀代表公司作为投资目标。并且自己也在芯片、新能源、智能互联等领域开展布局,着眼于下一个十年的竞争。
虽然觉得韩皓有些危言耸听,但大多数记者还是记住了他提出要求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观点。
见面会一结束,韩皓有关中国经济的看法就成为媒体热点,两会期间首个舆论热潮就此降临。
“中国经济是否到了转型升级时刻?”
“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之路应该如何走?”
……
一时之间,为中国经济诊脉开方的报道铺天盖地。
虽然也有人认为政府不应该干涉市场,应该任由中国经济自行发展进化,只要给以时间就能孵化出高精尖技术。
不过更多人还是支持他关于经济升级的看法,认为中国不能老站在产业链中下游,而应该向更高利润的中高端进军。
身为中国首富,也是工商联副主席,韩皓能第一个站出来为中国经济发声,足以让他获得企业界的一致尊重。
《新闻联播》在事情发酵两天后,播出了韩皓的专人采访,在镜头前他再次重申了自己的看法,呼吁中国经济转型升级。
“转型升级光靠一个人或者某个行业出面无法完成,必须要从国家层面推动,要以拿出当初推行改革开放的魄力来实施,这涉及到一整套流程体系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