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圈热车完毕,“秦”开始接近矩阵式间隔的红色桩桶区域,开始了真正的测试过程。
“吱——”
一声长长的刹车声响,“秦”从时速100公里猛降到60公里,试车员摆动方向盘,车辆开始围着红色转筒蛇形绕弯行驶。
“咯噔——咯噔——”
高速过弯状态下,“秦”的尾灯在不断闪速,预示着车辆es系统开始介入工作。
不远处工作站的电脑屏幕上数据不断实时刷新,一字不漏地记录着全过程。
每秒25次的刷新频率,显示es系统正在时刻监控检测试车员的行驶意图和实际路况,以此通过微处理器控制车轮、发动机以及自动变速器来保持车辆稳定行驶。
不到一分钟的绕桩时间,“秦”不断发出咯噔声音,显示在极限状态下es系统在努力保持车辆正常前行。
两辆“秦”先后飞速通过最后一个桩桶,在试车员的极限操作下没有冲出跑道,缓缓停在终点线上,预示此次测试结束了。
到底成功没有,现场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工作站,等待最终结果的公布。
只见守在电脑屏幕前监控的工程师对老板韩皓竖起了大拇指,用实际举动第一时间宣布了消息。
现场顿时欢呼起来,今天的测试不负众望获得了成功。
如果不知内情的人,看到这一幕会觉得奇怪,不就是es系统验证成功了嘛,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中华集团3年前就已经攻克了es技术,引来博世大规模降价供货以求断绝自主生产之路。
迄今为止,当年谈拢的2年保护期时间已过,中华集团虽然还在使用博世es产品,但已经尝试小规模生产自己的es新产品。
就算是自主es产品,也早就在市场上商用,并不值得如此兴师动众。
到底是什么东西能让现场所有人兴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