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普通人还在为年工资收入不足1万抱怨时,身为国企的春兰集团只通过改制就能造就无数百万富翁,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改革!
于是春兰的这份bo方案,出乎所有春兰人的意料,遭遇到全国舆论用放大镜式检验,更多的普通民众知道bo这三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说在春兰之前,国家对bo还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由地方政府自行探索。但现在春兰这个国有大企业集团介入,就不是一家企业改制的事情,这牵涉到无数家国有大企业改制的命运。
要是春兰成功,其他国有企业纷纷效仿,电力、电信、汽车、钢铁等国家经济命脉企业也要求改制的话,将来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变成,从苏联解体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俄罗斯寡头模式。
到底bo是明晰产权释放了企业活力,还是成为管理层摇身一变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不单是媒体在论战,就连中央部门之间也无从定论。
bo终于开始走上中国企业发展历史的舞台中心,成为21世纪初中国政商界最大的焦点所在。
陶建兴原本想树立起国企改革的“春兰模式”,没想到却引来媒体的舆论风暴,甚至还迎来了国务院工作小组进驻。
国有企业顾名思义就是国家全民集体所有的企业,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名义资产。管理层的角色相当于企业的管家,现在管家趁主人没有直接行使职权,就想把其占为所有,这引起了全社会上下的普遍的关注。
到底bo能不能搞,在中国要如何搞,各方都等待中央明确一个说法。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止bo试点,尤其是关系经济命脉的重点国企不允许进行bo,至于竞争性领域中小国有企业可以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前提进行试点改革。在对国有资产评估时,必须要有省级以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介入出具评估报告,报送国家财政部备案,不然一律不允许开这个口子!”
春兰改制引发的bo讨论,终于引起了总理的关注,他为此专门召开会议定调道。
来自国务院的通知,犹如一盆冷水给全国上下兴起的bo热潮降温,这当然也波及到一直为此努力的华晨集团。
华晨集团曾经号称“第四汽”,得到辽阳省的大力扶持,现在已经发展到国内大型工业集团行列。
按照总理的说法,华晨明显属于中止bo进程的企业范围,金仰勇想近期通过合法改制手段获取华晨的控制权化为了泡影。
尤其在和辽阳省新任政府主官交涉时,对方和金仰勇在对华晨发展的路线存在明显的分歧。
金仰勇想把辽阳作为客车基地,而把现在花费重金打造的轿车项目放到浙海,尽管从经济角度出发非常合适。但在政治方面看,金仰勇有挪用华晨资产跑路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