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页

造车[校对版] 榕之子 1788 字 2022-11-05

这只是花絮,车展中真正让人感兴趣的还是技术实力,很快一则华夏工业造出了中国第一台现代化发动机的新闻在同行间悄然传播。

国内发动机一直都是输入产品,从492发动机来源于60年代苏联伏尔加轿车技术,之后是491发动机来源丰田70年代4y发动机引进,再到一汽80年代中期购买的克莱斯勒488发动机,无一都是输入型产品。合资轿车自然不必多说,装配的都是外国品牌发动机,国内在自主发动机领域可以说处于一片空白阶段。

现在华夏工业居然自主搞出了直列四缸18l的发动机,而且各项技术指标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这如何不能让同行们意外和惊叹。

于是,不但国内同行就连外国车企高管们都主动来到华夏工业展台,来看一看到底盘古18l发动机是什么来头。

“这只是试验品吧?将来如果可以量产的话,才是真正证明自己有实力,搞个空架子出来我们工厂内大把这样的样品。”

一位合资车企的工作人员带着不屑的表情说道,在他看来华夏工业吹吹牛骗下外行,就像车展游客还可以,但要获得业内人士尊重,必须得真正量产上路才行。按他的推算,3年时间内可以在路上见到就已经是进步迅速了。

“你没听到刚才的讲解员介绍吗?华夏工业已经开始把这18l发动机量产试装了,你看那台轻客面包车就打算在国庆时推出市场,搭配的就是5t和这款18l发动机!”

另一位明显早到的同行忍不住出言打断对方,华夏工业的技术积累让他很是敬佩,看到有人说风凉话忍不住澄清。

“那么快量产?该不是吹牛吧!据我所知,以现在国内技术实力根本做不出这样的发动机,去年内燃机协会开会时还组织过论证会,我可是亲自出席参加了。”

看来这位一直持怀疑态度的同行,应该也是发动机领域的研发人员,他始终无法相信国内有企业能够达到这样的水准。就算前阵子传得沸沸扬扬的赵全复回国加盟华夏工业,也不可能那么快拿出作品来。因为发动机可是一件非常精密复杂的工业产品,就算有图纸光生产处理就需要组织许多配套。像18l发动机,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组织生产配套,不然无法组装出来。

“我一开始也不相信,但事实就展现在眼前。不是人家华夏工业厉害,而是我们原地踏步太久,忘了怎么去追赶国外同行了。”

另一位同行倒是说出了这般有哲理的话,人在经历巨大刺激后总会有所感悟。他已经考虑要不要回去递交辞职信,跑来华夏汽车研究院上班,这里正在大量招人,来的话说不定能够一展所长。

“科曼,你怎么看待这台中国人造出来的发动机?”

高鼻梁蓝眼睛的白人出现在华夏工业展台,今天已经出现过许多次,所以他们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

“看上去像日系的技术来源,从具体参数来看,是一辆不错的发动机,不过得是80年代时出现的前提下。依照现在我们大众的标准,它要落后一个年代,但我想放在技术匮乏的中国来说,这是一项很了不起的成就。虽然它技术落后,但在将来说不定会给我们在中国市场带来一定麻烦。”

由于使用德语问答,所以两人间并不怕被外人听到谈话内容,这位看上去是技术主管的德国人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