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页

造车[校对版] 榕之子 1924 字 2022-11-05

在热闹人群身后,安静站着两位老人,他们正是华夏厂得以腾飞的关键人物发动机专家余航和技工专家苗振华。上述这番话正是苗振华对余航所述,得知韩皓归来,他们自然也第一时间赶了过来。连一直双脚不迈出实验室的余航都不免俗,更不论厂里其他人了。只不过跟其他年轻人不同,见惯了风雨,他俩人生阅历不少,心情要平和许多。

“过誉了啊,老苗,封狼居胥这样的成就可不能乱套用。如果有一天,我们华夏厂的产品占据世界各个角落,这样才能称有了类似成就。”

余航虽然嘴里不同意,但内心却期盼能亲眼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回归后的第一个电话,韩皓首先打回了家,母亲王桂芬接了电话。得知儿子消失后终于出现,忍不住多唠叨了几句,让他以后不要搞这种不成熟的举动。不过语气中还是关怀的成分多一些,让韩皓感觉心里暖暖的。

第二个电话是给虎山父母官丘书记通报一声,毕竟在虎山地界当地政府对华夏厂的照顾确实没话说,各方面关系都衔接得不错。为此,韩皓还特意给丘书记一个定心丸,就是华夏厂的汽车项目将会继续推进。三菱技术泡汤不等于微车就不造了,大不了自己动手一穷二白干呗,反正摩托车就是如此弄出来。

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只要华夏厂继续干,那么这个筹建中的虎山汽车基地就不怕打了水漂。而且依照韩皓的语气,就算政府无力投资,华夏厂也会把这个摊子接过去干到底。

这让丘书记很是感动,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的事例多了去,像韩皓这样仗义的企业家可真就是罕见。这下子,丘书记可以说暂时不用担心自己的乌纱帽不保,不管如何只要华夏厂干下去那就是干了实事,没有光吹牛不见响。

第三个电话还是和政府相关,韩皓打了电话给海州市长薄东风。这一次三菱合作项目,薄东风没有少往首都跑公关,在这个过程中和韩皓也结成了算是革命友谊。

“小韩厂长啊,我就说你一定会回来。打电话给我,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

话筒里传来薄市长爽朗地笑声,韩皓把刚才对丘孟桐说过的话复述一遍,再次表达了自己坚持造汽车的决心。同时还承诺,如果市里财政紧张,华夏厂可以拆借资金供市里财政缓口气。因为刚和丘书记通电话时,韩皓了解到市里为汽车基地项目弄出了财政窟窿,一时半会资金周转困难。如果市里需要,华夏厂还是可以伸出援助之手。

这里要说一下,政府向企业拆借资金过日子并不是空穴来风。为保证公务员发工资,地方政府会向当地一些信用度良好实力雄厚的企业约定利息拆借资金,待上级拨款下来或者银行贷款到账再填平账目。

华夏厂坚持造车项目就是薄东风听到最大的喜讯,如果在汽车领域华夏厂能复制摩托车发展之路,那么无论是对海州乃至浙海省都是举足轻重的大事。至于拆借资金一说,海州市财政还没有急需到这个程度,因为通过向省里求援还是能拉上一把。但韩皓这样的态度,却是一个为国分忧企业家的担当,传出去让许多海州市官员对华夏厂加了不少印象分。

韩皓的表态也让军心不稳的华夏造车团队安定下来,车还是继续造,只不过面临的困难多了十几倍。对比项目作废,现在的结局也是一个能让人接受的后果。

“你终于回来了!在你不在的这些日子,我才深深体会到你这个位置不好坐。这里是堆积下来的文件需要你亲自把关,还有一些数据需要你看一看。”

待人群散去,韩皓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总经理郑南拿出一堆文件递给了他。

粗略看了一些,韩皓在一些已经由郑南签过的文件上署上自己名字,这些都是对供应商、经销商拨款和追加零部件采购的内容。相比以前,他签署文件的速度快了许多。看到近期产销数据时,韩皓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从经销商反馈上来的数据来看,华夏摩托开始出现了库存和滞销,之前供不应求基本零库存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