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造车[校对版] 榕之子 1318 字 2022-11-05

“这个韩耀厂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是外商投资的吗?”

龙湖的一把手书记开口询问部下。

“好像是虎山的一家乡镇企业,突然间就研发成功了发动机,去年底才通过省里验收,当时我还看了新闻。没想到短短时间现在居然落成了生产线,产品准备大规模投向市场。”

负责招商的一位工作人员回答了书记的问题。

“怪不得老丘笑得如此灿烂,单凭一个发动机厂,想赶上我们龙湖是不可能。这个苗头值得我们注意,钱江厂虽然属于省属企业,但我们作为父母官也得好好想想,能不能在龙湖也弄出一两间发动机厂来。我们有关部门招商,要留意这方面的企业,有合适的要大力引进落地,补上我们市的经济短板。”

虎山弄得出来,龙湖应该也要有,书记大人的经济敏感度还是很厉害。

随着第一条生产线正式投产,过了半个月韩耀厂第二批进口生产线设备也抵达了海关,这一次没有闹出扣货风波,很顺利报关通过运回了虎山。有了第一条生产线的经验,第二、第三条生产线的建立调试更加顺利,短短一个月时间,韩耀厂就拥有了3条柔性摩托车发动机生产线,设计年产量高达20万台。

虽然生产线全部建成应该大干一场,但韩耀却发现20万台的产量无法兑现,因为他又面临新的现实难题。

第三十六章 海量订单

位于虎山工业园的韩耀厂现在如同一个大工地,除了第一生产车间竣工外,研发大楼、办公楼、员工宿舍、饭堂等都在紧张施工建设。按照工期,至少还需要3个月才能初具规模交付使用。

生产线落地,但是最关键的配套设施没有跟上,尤其是员工宿舍没落实,工人缺口很大。市场上有工作经验的熟练工,要求包吃包住是硬指标,因为这可以省下一大笔工资开销。

加上苗振华对新进厂员工素质要求高,所以尽管3条生产线落地,但实际上韩耀厂现在只有1条生产线实行3班倒的运转。

“质量是工厂的生命,所以宁可慢一些,也不能让不熟练的工人上岗,更不能让不合格的产品流出市场。”

苗振华对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高标准要求,作为生产总工程师,韩皓尊重他的意见。

万事开头难,苗振华从一开始就为韩耀厂树立质量第一的企业理念,对工厂今后的长远发展有帮助。

不过韩皓还希望工人尽快入职,为此他给牛大伟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到全国范围内联系中专学校,以包就业形式合作。拉来一个合适的人头就给中专学校100元的奖励,尽快把苗振华需要的工人后备人选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