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这价确实还算公道,甚至比市场价还低一些。在来之前他已经咨询过中介了,这间厂房的估价就是在300万左右。想来这个郑某应该是遇上了什么急需用钱的麻烦,要不也不会这么急着低价将厂房脱手了。

虽然已经决定要买了,但江晨目光微微动了动,也不急着松口,而是笑眯眯地给郑红杰发了根烟,然后把他拉到了一边。

“郑老板,这价格我还算满意。不过有个地方我很好奇,从这厂房的建设上来看,你应该不是那种不善经营的人,为何会落魄到需要变卖产业的地步?”

接过江晨递来的香烟,郑红杰也没客气,很熟练地点上了烟。

吐了口烟圈,这个才三十多岁的男人,脸上沟壑般的皱纹挤在了一起,再次露出了苦涩的笑。

“股市。”

虽然只是两个字,但江晨却是秒懂了他的心酸。

第118章 破产的郑红杰

《围城》里有句经典名言——婚姻就像是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股市,而且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五年前,郑红杰还只是个普通的出租车司机。因为一次开车时和客人吹牛,他偶然了解到了食品加工这个行业。

听着那个满脸酒气的乘客拍着胸脯吹牛,他开的那家食品加工厂如何如何赚钱,当时他便隐隐有些意动了。年仅二十几岁的他自然是不甘心一辈子当个司机,于是从那时起,他便开始尝试去了解这个陌生的行业了。

后来凭借着家里的那点积蓄,又向亲戚借了一部分钱,他成功地盘下了一家经营不善的食品加工小作坊。

虽然没有念过大学,但凭借着吃苦耐劳和勤奋好学的秉性,他硬是靠着那现学的半调子经营知识,将那个小作坊越做越大,最后发展成了如今的大厂房。

订单如同雪花般的飞来,他的工厂里走出来的罐头和面饼不但质量没话说,价格也是比同行要实惠不少。厂子越办越红火,买地,购进生产线,雇佣更多的员工……甚至连康帅夫都向他的厂子下过代工的订单。

没过五年的时间,郑老板的名声就在家乡里传开了。原先那些亲戚老乡们还总是杰子、二蛋之类的叫他,现在也都统一口径地叫郑老板、郑哥了。

从一无所有,到在上海市办厂致富,买车买房,锦衣还乡……从一个的哥到老板,他这五年的经历简直可以写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