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期待

临行前,给大家增强一下使命感,强化一下学习的方法,这些东西虽然短时间内不可能所有人都接受下来,但是总会有人先学习领悟,那么这群人中也就是有了领头羊,这样他们的学习就会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

学习的时候,团队协同和相互鼓舞相互印证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了大家相互间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那么就没有人能够从中偷懒躺平,每一个人都在将来的学习生涯中充当老师和提问者。如果懈怠的话,那么就跟不上大家的学习步伐,在这样一个大集体中,那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情。

高建武虽然没有对这些人制定严格的一套管理制度,但是通过搭建这样一个学习型的大团队,非常有可能形成一个内卷程度很高的鸡血精神团队。

在这个时代,高建武非常需要这样的团队来进行技术学习。

就像在十大研究所中一样,高建武现在从来不会对任何一个研究所团队发布进度计划要求,他们自己会以一种忘我的精神投入在研究工作中,高建武对于他们的要求,反而是要求一周确保必须有多少小时的休息时间,来保护他们的健康!

这些从海内外搜集起来的人才,在高建武爆装出来的技术指引下,一个个仿佛都被打了鸡血一样,每一样技术的突破都需要大量的验算和试验,这些花费时间的工作,漫长而繁琐,但是对于科学家来说,这些也充满了乐趣,让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所以十大研究所成绩惊人,根据高建武爆装出来的技术指引,很多都进入到了原型试制的程度。

这让高建武非常的放心。

同时,对于这个体制感觉也很有效率,于是在派出人员大规模留洋学习外,高建武也开始联合国内的几个高校钢铁方面的专业,准备扩大建设冶金研究所!

原本他有了几种特殊合金钢铁满足了军工的需求后,毕竟那些有直接的工艺流程说明和材料配方,实现起来虽然有难度,但是难度也不大。

所以高建武把冶金放在靠后的位置去考虑。

现在大力发展钢铁工业,高建武这才发现缺过的课程,那是一点不少必须再补上才行!

钢铁行业一系列的问题,都暴露出来基础薄弱,强行在一种低水平上拼凑起来的产能如同浮沙建塔,稍微有什么变故就会坍塌!

高建武看过了,从钢铁行业暴露出来的问题,每一个都关联广泛,不少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就可以解决,治标不治本在钢铁行业根本行不通。

所以他才痛下决心,宁可慢下来,也要抽调一大批骨干出来去外面开开眼,看看人家是怎么干的。

等着这批骨干学成回来,高建武决定哪怕是花费再高,也要从高炉的重构开始,进行深度的技术改造,把高炉水平提升到本世纪二十年代以上,从落后半个世纪,到落后十年,至少也要追上来一大步才行。

司徒先生的匹兹堡梅隆钢铁厂虽然是本世纪初期的底子,但是一直也在进行小幅度的技术改造,很多方面也是达到了二十年代的水平,对于孙成方他们来说,这个水平其实刚刚好,否则以他们的底子来说,太先进了恐怕一时间还没法理解。

毕竟他们的起点太低了,在世界钢铁行业,如果说西方先进水平是大学生,孙成方他们顶多是小学生的基础,而匹兹堡梅隆钢铁厂这种差不多是初中三年级,孙成方他们要赶上去当然也是不容易的,但是比一步跨越到大学生阶段,还是轻松了很多。

至于高建武对他们定下来的钢铁高炉利用系数1的目标,这是让孙成方他们志存高远,实际上能够达到梅隆钢铁厂的水准,高建武已经够满意了。

因为仅仅是这一个改进,钢铁行业的产能立马就能翻番!不需要再扩充无效低效的产能,增加不必要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

这样的买卖,高建武当然要做,而且是大做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