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 吃饭问题

最后一方面是生产积极性提升,现在根据地在这一块住的,应该还算是比较好,但是考虑到现在耕种技术低下落后,需要派出大批的技术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同农民兄弟一起想办法使用一些科学种植方法。

问题是现在教育程度普及率实在是太低了。根据地根本没有这么多农业种植的技术人员来支撑。

高建武冥思苦想了一会儿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发现还是得从教育这一块入手。原来自己为工业发展制定的几个高校基本上都没有涉及到农业这方面的。

现在当然也没办法再按照高校建设这条思路去落实农业技术的传播。

高建武想到了原来时空的夜校模式。

准备按照现在技术条件,抽到一批农业专家组成师资队伍,首先按照每个县抽调一部分骨干进行农业技术集中培训,让这些县里的技术人员学习好技术后,然后回到县里开办夜校,把乡村两级的技术人员培训再抓起来。

这样的话首先要解决的是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的问题。高建武不可能让技术专家从基础的原理讲起。而是着重于实用和浅显易懂。

想到这里,高建武把农业技术培训教材编写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单列出来。

然后从粮食的种类出发,列出了小麦、稻谷、玉米、谷子、高粱、红薯、大豆、土豆、胡豆、豌豆等大宗粮食类作为首期需要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的类型,开列出来一个清单。

从选种、育苗、田间作业、追肥、灌既等几个方面应该怎么样详细操作,列出实用技术包含的内容。

...

大旅长一句话,让高建武殚精竭虑有了好多天才把这个事情理出一个头绪来。

“建武,我这趟路真没白跑,看了你这些措施和方案以后,我感觉解决吃饭问题还真的有希望了。这几天真的辛苦你了。

如果你的方案推广出了成果,千千万万老百姓都会感谢你,说不定把你供为万家生佛。”

大旅长看着一双黑眼圈的高建武,翻开看了看高建武手写的农业问题解决思路的草桉,越看越惊喜。

因为高建武在这个方案里面一点都没有玩虚的。从杂交水稻的科研项目到农业艺校的技术传播途径,每一项都列出了详细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说接下来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去做,但是有了这个思路以后,大旅长仿佛看到人人都能吃饱肚子的那一天。

因为高建武对于杂交水稻育种成功的定义,是亩产500公斤!这是什么概念呢?当前水稻亩产正常年景条件下就在200公斤上下的水平,高建武这是直接要翻一番都还不止啊!

虽然不知道高建武是从什么地方得到这样的数据,但是从以往行事来看,高建武从来不在这些大问题上说虚话。

“旅长,那可不行,绝对不行!这件事后续我是没必要参与了,我也就这点水平,这个方案呢我是提出了一个思路,如何完善还得你找领导和专家们,就别给我署名了。”高建武吓了一跳,赶忙推脱道。

万家生佛,开玩笑,这个帽子实在是太大,高建武承受不起。

“行啦,你也别怕这怕那的,刚刚也就是跟你开个玩笑,咱们干革命工作的不兴讲这一个。说起来你这个方案要做的事情可是真多呀。

光是提纲就写了10多页。接下来这一套工作恐怕真的不少。回头我把这个方案报上去以后。你这边作为思路的提出者,不可能就此撒手不管,接下来怎么做还得你来把关和指导方向呢。”大旅长摆摆手。

“时间紧,任务重,我就不在这里瞎扯了,我得赶紧回去把你这个方案吃透,形成材料汇报上去。这个事情我们要做就往大里做。解决整个根据地的吃饭问题可不是一个小问题。我相信领导们也是十分关心这个问题的。”

...

大旅长说的事情,很快就应验了。当他把报告递上去以后,果然引起了高度的重视,这件事情甚至变成了根据地第1件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