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烦恼的琐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33 字 3个月前

张阳拿过书信,吐蕃人还是喜欢将文字写在皮革上,松赞干布的唐人文字写得很不错,信中所言都是他在吐蕃的近况,如今禄东赞依旧掌握着吐蕃的大权,大唐的官兵管理吐蕃的各项赋税。

毕竟强弓对体力的消耗是巨大的,而燧发枪只要瞄准并且开枪就可以了。

徐慧很喜欢这两个孩子,开始教她如何明白成本与预算规划上的概念。

徐慧看着这一幕不住摇头,低声道:“你们姐弟俩还真是……”

太上皇过世骊山的所有工事都停了三天,三天之后继续动工。

圆形的子弹在运动过程中,能更平稳一些也是眼下不可争议的事实。

“你还敢顶嘴!”

张清清踹了一脚弟弟,“你就这点出息。”

“好呀。”

一百步开外这子弹就打不中人,比之强弓差一些,比之寻常的弓箭倒是好了很多。

熊大卷着舌头打了一个哈欠,身后其余一众熊,它们卧在阳光底下,也开始打哈欠。

起初,因为黄河水位下降,在潼关的北面出现另一处河滩,而这两年黄河的水位虽有起伏,但那处河滩长久暴露,形成了一条路。

张阳考虑过放弃膛线,但因此牺牲的就是子弹的外形与稳定性。

此三人不算,朝中仅有的中丞与左丞的地位是最高的。

看似一种不起眼的差别,但若放在平时的学习上,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可以与寻常孩子拉开很大的差距。

岑文本这些天一直都在忙着修订律法兼修国史。

枪管还冒着白烟,张阳看着树桩上的嵌入的子弹,用镊子将它取了出来,这是一颗圆形的铜子弹。

小清清坐在秋千上看着正在用燧发枪的爹爹。

地方县丞希望能够将这条路暂作官道,等骊山准备接手之后再将这条路让出来。

还有一个刘德威的奏章,想要将狄仁杰当个文散,帮助刑部处理一些文书。

“嗯,徐慧姨姨教我。”

县侯不再因为生产发脾气了,骊山的生产进入了正轨,也不需要县侯再去指点,工匠们都会自己将事情办好。

有了朝中的命令,这个小子想拒绝也没用了。

“我们家的家业也不能这么花。”

至此,许敬宗的对大唐边陲各地的规划有了一个还算是完整的框架。

“熊窝要大,而且要多设几个。”

张阳洗漱完,临睡前又写了一份奏章。

张阳来到藏书阁,“松赞干布说他离开长安城之时太过匆忙,现在很懊悔没有带一些书去吐蕃,给他清闲的生活解一些枯燥。”

姐姐八岁了。

再一次推开它的马头,张阳对女儿道:“拿点菜来,给它吃。”

只好一边吃着饭食,一边看着奏章,琐碎的事不少,比如说兵部需要笔墨和几件官服,或者说户部向吏部要人手,吏部一直不给,请中书省主持。

张阳也挑了几卷,是骊山近年来的生产总结,“这松赞干布就是想看我们骊山的书籍,他在长安城也经常看书,但涉猎骊山书籍少有,不过都是他想看我家的书的借口罢了。”

张阳又一次装上了铜制的子弹,朝着远处的树桩再一次开枪。

许敬宗拟定了突厥与西域的归附之策,并且命突厥小可汗退位,并且废除突厥原本的二十八级制,实行大唐州府郡县制,阿史那氏不再以突厥汗廷血脉延续,封突厥各阿史那部族首领为领军之将,只掌兵事,不再享用赋税与民役。

草草写了几句对礼部的回复,张阳又拿起另外一份奏章,这一次奏章潼关的县丞送来的。

张阳低声道:“你父皇多半不肯付了。”

“啊!”张心安捂着头快步跑远,生怕再被姐姐打。

就这样,用清闲的时光度过了整个春季。

等女儿将胡瓜递上,这三河马这才嚼着胡瓜跟着女儿走了。

到了夏季,许多麻烦的事便接踵而来。

等婶婶将这些奏章命人送出去,第二天,朝中又送来了不少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