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两位弟子的心事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5 字 3个月前

“事关民生社稷,在下谢过县侯了。”

“那县侯可另有安排?”

他们的牧场是蓝田县的数倍之大,要管理起来很难。

关中要发展畜牧业是个很头疼的问题,过度地放牧对环境的破坏也很严重。

张阳脱下自己的靴子,试了试华阴县做出来的棉袜子,穿着有些扎脚,不过多穿一会儿便觉得合适了。

“有啊。”岑文本风轻云淡道:“褚遂良又在太极殿和李义府等人打了一架,倒是势均力敌,其实……”

身为尚书左丞还有更重要的工作,有许多地方的呈报需要看。

张心安快步跑来,肥嘟嘟的小脸在阳光下晶莹剔透,他一手拿着烤鸡翅膀,“爹爹吃,文本伯伯也吃。”

张阳抿了一口茶水,继续书写着。

这都多少年了,骊山早就不接这种业务了。

张阳给自己倒上一碗茶水又道:“你去将阎大匠唤来,顺便让他将蹲坑的营造图纸拿来。”

“嗯,放着吧。”

众多言官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说。

张阳拿着三原县的今年生产规划,三原的地理位置靠着关中的北面,与渭南县相邻一直以畜牧为主。

话语顿了顿,他又道:“其实兼顾农桑也是对的,陛下也应允各地兼顾农桑,社稷要立足,田地里就不能没有人,不能让所有人都不种田了而去工坊劳作。”

“如果中原各地都要建设能够造抽水马桶的作坊,这钱骊山出不起,还要朝中出钱。”

随着关外的作物越来越适应关中的土壤,种植也越发顺利。

“弟子明白了。”小慧点头,还站在书房中。

骊山与突厥的牧场依旧有合作,收购羊毛的生意还在继续,每年都要花上千贯。

“爹,有什么事要孩儿去办?”

带着儿子回到山上,只是用午饭的时候。

张阳小声道:“难道没有人为这些言官出头吗?”

先是放下三原县的生产规划,再拿过河西走廊的奏报,皱眉看着近年来狄知逊对河西走廊的呈报。

“特定的工坊,特定的限制,兼顾农桑而已,骊山不用担忧。”

河西走廊的土壤沙化还在继续,想要见到成效也至少要三五十年后了。

小慧捧着一堆书卷离开。

岑文本还是一脸的平静。

自从嘉峪山側的嘉峪关建成之后,狄知逊将绝大部分的人力都用在了种树上。

一边吃着饭,还想着今年耕种的事,作物的多样化推进越来越顺利。

“多建设一些公共使用的,有些事总要开个头,先从关中开始。”

每一次,李义府知道自己的名字出现在皇帝眼中,对他来说都是一次无比的庆幸。

“我是朝中左丞,朝堂上的事也不能不管不问,该过问还是要过问的。”

“听说了。”岑文本喝下一口茶水,“都是小事,四钱一斗的米涨价到六钱一斗,算是正常的起伏。”

岑文本拿着这个铁锁打量着。

不得不说这奸臣的行事作风确实与常人不同。

张心安道:“如果文本伯伯不是好人,那朝堂上就没有好人了。”

“再者说朝中也得到了确切的实惠,只要制度跟得上,这些建设也是锦上添花。”

李玥近来很清闲,她总是坐下来看着书,喝着她喜欢的花茶,偶尔还能吃一口零嘴。

岑文本接过鸡翅膀,看着这个孩子,他长得很胖,眉眼与鼻子与张阳一模一样。

同样被罚俸的还有李义府,而这人呢,被罚了俸禄还异常激动,甚至朝着承天门拜了好几次。

小武脚步轻快地跟上。

用了饭,张阳来到家里的琉璃棚中,今年的菜苗长得不好,将坏死的菜苗摘去,以免浪费土壤中的养分。

“好。”

他又解释道:“县侯也不用担心,关中建设同样是社稷的本分,只要朝中能够拿住生产的源头,陛下也不会轻易抹去骊山这么多年的心血。”

张阳又道:“把河西走廊这两年的奏报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