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创造力才是稀缺的宝物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58 字 3个月前

这世上难得是走下坡路的从容。

当走到下坡路的低谷之后,再次攀爬又是另外一番场景,便会站得更高。

当骊山再一次用能力摆平了各县的议论,扫平了各县非议,甚至得到皇帝的认可。

人们这才明白,那位骊山县侯的手段还在,他能够从容地在各县游说。

恍然回神,人们这才发现骊山沉淀了这么多年,这才开始要厚积薄发了。

狄仁杰问道:“晋王殿下,骊山为何执意要开设这座占地两千亩的学城?”

李治轻笑道:“姐夫与皇姐向来不出手,一出手便是如此大手笔。”

张柬之还是一副懒散模样,自从他进入国子监也没有任何的变化。

他觉得自己满腹才华,只是没有得到指点。

至今还是怀才不遇的作派。

眼看曲江里这座坊市就要建成了,李治又想到小清清想要炸了长安城的事。

“殿下,以后科举的人会越来越少?”

李治摇头道:“不会的,科举的人只会越来越多。”

再想起张玄弼的约定,李治冷哼道:“柬之告诉你家老货,他要输了。”

张柬之喝着酒水道:“晋王殿下何出此言?”

李治道:“关中不会人才凋零,骊山所作所为便是让更多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骊山传授的学识能够给人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创造力才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宝物,士林名儒活在一个腐朽的年代,他们早已失去了创造力,关中人不会失去生气,他们不会成为那失了魂的躯壳。”

“智慧能让人有创造力,这创造力便是造福关中的所在,是他们执迷不悟。”

贞观十四年到了十月,骊山终于开始了对这座学城的建设。

上千名工匠开始夯实地基。

三县的县丞与户部交代着这一次土地交割事宜,交割出去的土地归于骊山。

建设这座城所需要的钱财人力,粮食全部由骊山来提供。

此刻的骊山响起了钟响,那是骊山县侯的钟楼建成了。

这座钟楼立在山腰处,高有五丈。

钟楼建设很粗糙,甚至还能看到砖石拼凑的缝隙,它的顶部有一个巨大的圆盘,这个圆盘上有两根针,如果站在官道上仔细看,就会发现那根长针每转动一圈,那短针便会跟着移动。

这就是这个县侯忙碌大半年建设而成的钟楼。

只要明白骊山的二十四小时制,官道上的行人只要远远看一眼,就可以明白现在是什么时辰,精确地知道现在几时几刻。

会有更多人去了解二十四小时制,不用骊山主动去做什么,县侯只是建设了一个钟楼,便能够让关中人主动去学习。

小时制的分,秒,时是不是骊山为了奴役关中的工具?

这件事的议论从来没有停歇过。

面对这种非议,骊山从来没有解释过来由。

县侯用一种行动,让关中人主动去学习小时制,哪怕是远道而来的商客,经过官道上行人讲解,也会觉得这是一种更方便的计时工具。

这成了一道景观,也成了便民的所在。

为了建设这座贞观学城,骊山要花很多钱,但同时骊山又发财了。

想要来买摆钟的人在村外排起了长队。

一边不断地往外面送钱,一边有钱源源不断地进入骊山,骊山的车间忙碌运作着。

又半月之后,张阳看着洋洋洒洒的订单,足足有六千个摆钟的订单,每个摆钟造价一贯钱。

还仅仅只是这半月的,骊山村外还有源源不断的订单送来,眼看就要过万了。

“这程咬金家是怎么回事。”张阳怒地拍着桌案,“你一家要五十个摆钟,你程咬金是要在家里每个房间,每个角落都放上钟吗?岂有此理!”

“啊!老子的骊山根本造不过来,欺人太甚!”

书房内不断传来张阳怒骂的声音。

小清清坐在丽质姨姨身边,“姨啊。”

李丽质应声道:“嗯。”

“花钱的时候爹爹会生气,赚钱的时候怎么还生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