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五章 河间郡王的征服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64 字 3个月前

正说着话,张阳回头一看,不知道这个胖子什么时候已走远了。

绕着这辆蒸汽机车走了一圈,张阳这才回到山上,看着图纸想着关键问题所在。

这是村子里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左看右看,又觉得这车的结构有问题,给人一种头重脚轻的感觉。

“爹,姐姐又把小长安给炸了。”

小长安就是女儿搭建的长安城模型,她好不容易将模型修好了,现在又给炸了。

只要她不去炸一些奇怪的东西,也都由着她去玩闹了。

张阳拿着尺子与炭笔修改图纸,蒸汽机车的内部结构还是要调整。

李泰与阎立本设计的这个机车太过复杂了。

记忆里煤炭动力的火车结构应该是简单的。

“嗯。”张阳点头,抛却一些不必要的结构之后再看图纸,“这样看起来就清晰多了。”

骊山为了生产建设在忙碌,朝中也在为了社稷也在忙碌。

王公公让人抬着一箱子的奏章入殿,“陛下这是骊山批复的奏章。”

李世民颔首点头,示意放在一旁。

王公公还很贴心地拿起其中一卷,小声道:“陛下,这是县侯亲自所写的。”

“让他写一回奏章真是难得。”

李世民嘴上说着,打开这卷奏章便看了起来,这一看便眉头紧锁,神色剧变。

王公公低头站在一旁,余光看着陛下的神色,难道说县侯在奏章上写了一些不好的事?

平时奏章多有劝谏,也有义正辞严的话语。

李世民抚须又是一想,这小子嘴里从来没有说过好话,这一次为何如此反常?

“君临天下,九五之尊,龙袍在身,万国来朝。”

这些话确实挺受用的,看着也舒心,这反倒让李世民心里越发不踏实。

又是仔细看了好几遍,总觉得他话里有话,又找不到头绪。

多看几遍便不看了,也是因为这些话的缘故,皇帝今日的心情特别好,就连午时的饭菜都多吃了几口。

“陛下,许侍郎又来问高卢人的事了。”

李世民搁下手中的筷子,想起了早晨看到的奏章,沉声道:“就按照礼部的主张去办。”

“喏。”

王公公去通报之后,他又走了回来,“陛下,赵国公与房相来了。”

“嗯,让他们入殿。”

脚步声从殿外传来,李世民还在吃着饭食,早春时节的菜色很不错。

李世民让内侍安排座位,“辅机,玄龄你们也入座用饭。”

俩人相看一眼,没有当即拒绝,先是坐下。

李世民饮下一口肉汤又道:“宫里的厨子是骊山学艺而来的,本想人是骊山教出来的,现在宫里的吃食果蔬也都交给了骊山供应,每日都会有新鲜的果蔬送来。”

“张阳此人多钱善贾,骊山的人也都多钱善贾。”李世民擦了擦嘴又道:“玥儿手下有个弟子叫徐慧,她向皇后提起,往后骊山的果蔬可以多给朝中的重臣供应。”

房玄龄和赵国公的神色也凝重了几分。

李世民释然一笑,“不过观音婢向来不过问政事,这些事也没有答应。”

说罢,李世民又问道:“骊山要修路的事筹备如何?”

房相回道:“岑文本去查问过,骊山有派人去各地乡县问过,多地村子都和骊山有来往,这两年经营下来很得地方人心,要建设道路自然也顺利。”

长孙无忌低声道:“骊山不过两百人,既生产还要兼顾修路哪里来的人手?”

李世民喝着茶水没有讲话,饭后的茶水是陛下的生活习惯。

房玄龄摇头,颔首道:“赵国公多虑,放眼关中谁都会缺人手,就连朝中也缺少人手,唯独骊山永远不会缺,他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人。”

究其原因无非人力资源,骊山统筹调度的人力资源太庞大了。

“据说调度人手的都是当年骊山书舍教出来的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十五六岁,不想着入仕反倒继续留在骊山做事。”

自古以来修建道路向来颇费人力的,尤其是庞大的工事需要的徭役劳力更多。

李世民想到宫里修建太液池用了三千人,他张阳要修如此长的两条路,至少也需要上万人手。

如此庞大的工事,既要面对非议,还要付出这么多的本钱,很想看到他犯难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