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章 沉淀与消化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43 字 3个月前

“皇兄现在才知道消息吗?”

如今烧制出来的玻璃就白蒙蒙的,别说透光度了,做成眼镜就像是眼睛蒙上了一层白雾。

饭桌上只有自己一人,如此用饭还怪不适应的。

而骊山是个能够生财的地方。

李承乾听着纥干承基的讲述,叹道:“既然人跟丢了,那就罢了,南诏在张阳手中,这个人不重要。”

李承乾颔首道:“倒是不错,孤想去看看。”

李安俨正站在东宫外守着,低声问道:“纥干承基与殿下说什么了?”

再从书架上拿出一卷书,这卷书叫作《道原》是黄老学说中的非常重要的一篇。

让李承乾自己在村子里逛着。

李承乾又道:“她是母后的弟子自然要出类拔萃。”

李承乾咋舌半晌,又是三缄其口,无奈道:“孤……”

“开办培训讲课,让朝中六部重臣在崇德坊讲课,收取费用,如此一来崇德坊徘徊的学子和游客就能得到好处,也会争先报名,在下建议太子殿下不要将价格定得太高,一堂课一人五钱足够了。”

李承乾看着远处的骊山技术院校,这里有一条很长的队伍,这队伍排在骊山技术院校旁的一间小屋前。

张阳颔首道:“就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我们不能忽视它。”

不再适用于朝政时局,而以后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作风追求。

如果说黄老学说只用来修身养性,也是不错的。

闻言,赵节心头欣喜,又道:“卑职这就去准备车驾。”

“李承乾拱手道:“孤此番前来是来看看骊山的技术院校,听闻此间来学艺的乡民众多,骊山将如此多的人挡在门外,朝中的非议不少。”

好久没有一个人用饭了,也不知道上一次一个人用饭是什么时候。

先是看了一眼李泰,又道:“青雀,许久不见了。”

到了今年第一批学子走出去,带着学得的技能立刻就在关中各县之间传开了。

这话语如沐春风,听着舒服不少。

翌日,骊山技术院校前,依旧有不少人来报名,李泰干脆在村口建设了一间小屋子。

这种工作对她们的眼睛损伤很大,朝中近视严重的文吏也很多。

张阳笑道:“近来确实疏远了,冬日时陛下不在长安城,朝中诸多事都要太子主持,太子也不容易。”

要整合骊山的人力资源,再重新进行分配。

将这些碗筷洗好,张阳点好炉子,放上一个水壶,再倒上三杯热茶。

以至于来往打听的人越来越多。

“太子殿下所言不错,可事情也不是并不只是在这样,有需求就有供给,只要这个需求一直存在,工钱就不会下来,当然了各方作坊争抢骊山学子的事,与骊山无关,骊山只负责教人谋生本领。”

一个不搞土地的权贵,只参与商贾之事。

王婶端着饭菜走向藏书阁,又道:“公主皇子们去见太上皇了,说是还要去欧阳询老先生那儿学写字,有杨婶看着她们。”

张阳回头看向藏书阁内,小武给李玥按着肩膀,小慧按照小武的肩膀。

车驾到了,李承乾走下马车。

张阳默不作声拿起一旁的吃空的碗筷离开。

这兄弟俩一见面气氛就不是太好,就连小清清都感觉到了。

张阳看向手中这卷黄老学说的道原卷,指望这些是不行了,还是要靠自己。

这里有财富之道,高陵与蓝田两县跟着骊山赚得了不少银钱,让关中乡民眼红之余,同样引起了朝中的关注。

她们有什么需要也可以随时递上。

用来处理这些前来报名的乡民,让他们先做记录。

“准备车驾,殿下要去一趟骊山。”

教他的电磁相关知识,他也没有半点进展。

路要一步步走,骊山能有现在的成果不容易,光是当初制造蒸汽机,就足够让骊山的所有技术骨干发疯。

现在又进入了沉淀期,各种理论需要补充。

得到的技术知识需要沉淀,消化,揉碎,加以应用之后转化成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