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封县侯入中书省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419 字 3个月前

朝中能够得到细盐是一个什么概念,以后再也不用防范这些盐商。

李世民再看自己的女婿,这小子当初与朕讨价还价的模样甚是恼人,不过这小子能够给朝中带来的好处也是巨大的。

又看向房玄龄,李世民开口道:“房相觉得此事应该如何准备。”

房玄龄躬身道:“陛下,臣以为应当派人前往吐蕃查看三大湖,若可以制盐便能将盐运入关中,中书省会商议安排人手,并且派出官员治理。”

张阳又道:“陛下,虽说这三大湖是一笔巨大的财富,那三十万银钱也要抓紧才是。”

“朕知道了。”

“为何陛下点头如此敷衍?”

“……”

李世民一阵无言,难道要朕摆宴感谢他为大唐做出的贡献不成?

听父皇和张阳的谈话,李承乾痛苦地扶着额头,又是这样,最近张阳也不知道怎么了,听他说一句两句也就算了,听他说多了就感觉会被呛死。

难不成这也是和郑公学的吗?

很快,李承乾当即否定了这个想法,郑公平时很和蔼与他谈话也是如沐春风,并不像张阳这般,一语中的又让人不好反驳。

一个巨大的财富就在眼前,李世民又觉得还清女婿的钱指日可待。

让一旁的太监撤去眼前的食物,李世民站起身朗声道:“张阳,你心中有具体的事宜安排吗?这里只有房相与太子,你不用遮遮掩掩。”

“臣明白了。”再是行礼,张阳继续道:“首先控制西域,其次遏制住吐蕃并且治理吐蕃,如果吐蕃也能对天可汗万民归心,那么便可以谈吐蕃收入大唐版图的事宜,臣以为明年让松赞干布来长安之后,便是最佳时机。”

看李世民点头了,张阳再是讲道:“陛下平时应该少吃酒肉,这对身体不好。”

刚觉得心情不错的李世民又被浇了一盆冷水。

“还有陛下应当多多关心官学开办事宜,至于西突厥的事情还请朝中交给外交院全权办理。”

李世民缓缓点头,“朕会让玄龄去你们外交院走动,你们的布置事宜,中书省也可以给你们安排人手。”

“多谢陛下,臣就先告退了。”正要离开,张阳又回身再次叮嘱道:“陛下少吃油腻食物,酒水也要少喝,看陛下今天气色不好,要多注意身体。”

“朕知道了。”

李世民烦不胜烦,这小子越来越像魏征了,将来说不定还会比魏征有过之而无不及。

外交院做出来的成绩与开疆拓土无异。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觉得一个外交院能够用好,可以有堪比千军万马的战功。

又与房玄龄商议许久,李世民这才回到立政殿,他将一张巨大的地图挂起来,这地图上画着的就是大唐的疆域与吐蕃的疆域。

看李世民脸上带着笑意,长孙皇后笑道:“陛下看来心情很好。”

“以前是朕小看外交院了。”

“是吐蕃的事情已办成?”

“嗯。”李世民在土地上画了一个圈,圈住了西域和吐蕃还有高昌一片,“这小子时常鼓励朕,说朕要有雄心壮志,只要事情顺利以后这一大片都会是我大唐的版图。”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披上外衣,“妾身为陛下贺。”

李世民颔首道:“收复汉时安西四镇之地,收复吐蕃,对张阳来说好似这份功业还不够。”

“张阳平时就是一个勤俭的人,像他这般人怎会有如此野心。”

“观音婢可知道当初张阳为他老师立碑,他到现在也没有去祭拜过。”

长孙皇后疑惑道:“陛下不该这般揣测臣子心意,既是立碑之事不能这般去想张阳的为人。”

“你的意思是朕不该追究?”

“不是不该追究,是不能追究。”长孙皇后小声讲道:“当年不可与现在同日而语,张阳自长安发迹便是一个乡野小子,妾身以为他师承何人不重要,重要的是张阳是一个怎样的人。”

李世民点头道:“你说的不无道理。”

长孙皇后稍稍一礼,“妾身失言了。”

在别的妃子面前,陛下不会说起朝政之事,也只有在皇后面前陛下才能说一些朝堂上的琐事,也会在皇后面前说一些真心话。

“他的出身不重要,他师承何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心性善良,为人有自己的准则和底线。”

皇后又道:“自当初陛下说起他的妾室,张阳陪着玥儿至今都没有一个妾室,听玥儿说长安城很多漂亮的女子都入不了他的眼,他的挑剔程度令人发指。”

李世民反倒笑了,“他又怎么看中玥儿了?”

长孙皇后摇头,“妾身也不知,她们夫妻间的事情不好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