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寓教于乐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21 字 3个月前

张阳点头,“我们拿下了安西四镇,便是拿住了吐蕃的咽喉。”

李道彦皱眉道:“这才会有禄东赞一回到吐蕃,就开始召集兵马,他们很担心西域控制在大唐手中。”阑

姐夫的脸上挂着笑容,就差把阴谋诡计四个字挂在脸上了。

李泰深知姐夫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但凡是姐夫说一个地方有什么,必然要将那个地方控制在手里。

以至于每一次和张阳谈话,李泰都打起十分精神,生怕漏下的话语间的线索。

这个神奇的本领别人感受不到,李泰感受得很深刻,谁能想到倭国真的会有银矿,真是不可思议。

李泰来回走着,胖脸上都是忧虑,要是姐夫这个本领被别人发现了,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人要结交姐夫。

可惜娶了皇姐,否则必要将他收为门下第一谋士。

“西突厥内乱就要掀起,西域大战也要到了,天山一片就要乱成一锅粥,也是我们趁机打入的时候。”阑

喝下一口茶水,张阳听到不远处传来一片嬉笑声,那是李玥带着一群公主皇子收拾着麦子,为了收两季粮食,骊山的麦子要比别的村子早一个月收获。

赶着时节再种下稻米,聊胜于无嘛,只要是有收获村子里还是愿意在夏季种下收成不会太好的水稻,入冬之前也能再收获粮食。

孩子们的童年就该这般开心才对。

一时间看走了神,听到许敬宗讲话,这才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

“按照张尚书的意思,是要两位将军送信进入西域。”

张阳揣着手站起身,“只是护送的兵马不会太多,按照兵部的规制最多三百骑,当然一旦到了西域之后,两位将军也可以协领高昌与西域的兵马抄了吐蕃的后路。”

张阳微笑着说完这些话。阑

李泰听完心里盘算,明明是一个很好的釜底抽薪的计划,说出来这般的轻松。

张阳又将手中的一封信交给许敬宗,“除了朝中要让礼部送信,把我的这份也交给松赞干布,派人跑一趟吐蕃。”

许敬宗狐疑道:“这封信是……”

“这封信上我写着感谢他这么长久以来对我的牵挂,也让他放心我会好好活着,并且身体健康等着他吐蕃的战报。”

许敬宗郑重地接过信。

“具体事宜你们去了外交院细细商议,我还要忙着收麦子就不送你们了。”

许敬宗带着李道彦和苏定方离开了。阑

李泰走到一旁停住脚步看着,“姐夫。”

张阳点头,“嗯。”

“计划终究只是计划,有些时候更多的也是因地制宜,等他们到了西域之后又是另外一个处境。”

张阳卷起裤腿走入田地中与孩子们一起收麦子,再看李泰也在后头跟着,“多么美好的计划,魏王殿下这样扫兴是不好的。”

“纸上谈兵终会误事。”

“苏定方和李道彦都是有经验的将领,他们自己会分析形势。”

张阳一捆麦子放到他的手中,“魏王殿下多做一些体力活,就当是减肥了。”阑

带孩子嘛,寓教于乐是最好的。

孩子们在田地里有欢声笑语,光是看着就很舒心。

有些累了便坐在田埂边,张阳坐下喝着水,李治抓了几只青蛙,然后非常残忍地将青蛙踩死了。

可能他就是好奇青蛙的肚子里装着的是什么。

宫里出来的孩子,性格上都有些古怪而已。

张阳心里安慰着,看到高阳又捏死了一只蚱蜢。

“夫君,这一亩田地就要收拾完了。”李玥抱着一捆麦子讲道。阑

她身边还跟着李丽质和小武,这两个丫头到了村子里跟着媳妇就形影不离的。

好好的假期,本来是想和媳妇平平静静过几天乡下日子,终究是被这群孩子搅和。

张阳想想便也不计较了,再发展几年,骊山就是产业区,而且是一个相对而言比中原其他的地方更加高科技的产业区。

对骊山来说,以后的长安城就是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