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两位非常热心肠的皇子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78 字 3个月前

高士廉终于睁开了眼,他抬头看着张阳,“那你要如何为社稷着想。”

张阳重新站直,笑道:“棉花可以为人们制作衣服,印刷可以为世人增多书籍,这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总不能我为了社稷,就让阿达兰让出高昌,把高昌交给大唐。”

李世民闻言笑了。

高士廉又道:“若能做到有何不可?”

张阳惆怅道:“那还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

一阵冷风吹入阁楼中,外面又传来欢声笑语,有女人的笑声也有男人的笑声。

李世民神色不悦地看向窗外。

“听说你入东宫以来,有些人对你言辞颇多,近日陛下也收到了不少弹劾的奏章,那都是弹劾你的。”

张阳笑道:“是吗?可能我在做什么一些事情的时候有些地方没有做好,我会改正的。”

说完张阳又向李世民行礼,“臣若有做不对,还请陛下责罚。”

李世民低声道:“朕不是分不清是非黑白之人,事情起因朕都知道,好好在东宫办事便可。”

“谢陛下理解。”

高士廉低声道:“陛下,臣问完了。”

李世民点头,“你们都退下吧。”

众人再次行礼,走出这个阁楼。

离开时候,李泰不解道:“父皇为何这么安排?”

张阳揣着手,“呵呵呵,我怎么知道,我又没做坏事。”

李玥指着远处一个无人的水榭,“我们去那里坐一会儿,说不定过会儿可以看看宫女跳舞。”

阁楼内,高士廉开口道:“相比上一次看到张阳,正如陛下所说他内敛了许多,这是好事。”

李世民点头,“让张公瑾教导他,也让他多看书籍,去国子监,再去崇文殿。”

高士廉低声讲着,“一个自傲猖狂的臣子不可怕,陛下可以控制他,可要是一个心里藏着事情的臣子,并且这个臣子还有能力,陛下可要防备了。”

李世民闻言喝了一口茶水,心中思量。

“当年老夫看他是个不择手段之人,现在看来他变了很多,他心里藏着很多事情。”

“这种变化不是一件好事,暂且就留他在东宫,若是不知道如何安置他,陛下也可以去问问长孙无忌。”

说完话,高士廉闭上眼安静地坐着。

好一会儿,也没见高士廉再说话,要不是看他呼吸有起伏,还以为他已经……

高士廉年迈,就连眼神中也带有死气,要是这个时候他老人家睡着睡着平静地去世了,也不奇怪。

“舅父。”李世民轻声唤道。

李君羡观察道:“陛下,看来是睡着了。”

李世民站起身,脱下自己的外衣盖在高士廉身上,“让舅父的家人来接他,至于吏部尚书的位置,暂且让杨师道担着吧,让舅父好好颐养天年。”

李君羡行礼道:“喏。”

高士廉自隋便是学识渊博之士,大业五年便抚养长孙无忌,自武德五年治理各地,到入朝堂帮助朕谋划玄武门之事。

李世民走到阁楼后方,长孙无忌就站在这里。

“你觉得舅父如何?”

听到李世民发问,长孙无忌低声道:“舅父是臣最尊敬的人。”

李世民点头,“他确实是你最尊敬的人,年少时便由舅父抚养长大,你可待他如父亲。”

长孙无忌低下头。

李世民又道:“朕知道,在一些事情你和舅父有冲突,朕希望朝堂平定,也希望你能担当重任。”

长孙无忌躬身行礼,“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许国公已年迈,再无力担任吏部尚书一职,让杨师道暂代吏部你觉得如何?”

长孙无忌回话道:“臣会让中书省安排下去。”

李世民拍了拍长孙无忌的肩膀。

这让他越加惶恐,“陛下,许国公就此告老了吗?”

“许国公,即今日起负责献陵事宜,参与编撰《氏族志,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

听到这些话语,长孙无忌心头有激动有忐忑,送别陛下还站在原地。

献陵事宜是对高士廉最大的肯定,也是一件无比崇高的荣誉,这是陛下把高士廉当作皇家自家人,并且加封同中书门下三品,其地位便是宰相。

从此高士廉就是一个再无实权的宰相,按照陛下的意思只要看着《氏族志的编撰即可。

舅父离开朝堂,长孙无忌心头的巨大压力也就消失了,至此朝堂上再无压制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