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八章 第一帮派和产业群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35 字 3个月前

回到住处,门前还剩下几个重物,看李玥吃力地拖拽着小脸都涨红了。

正拖着大柜子,李玥突然发现身后的重物轻了不少,再试了试确实轻了很多。

回头一看才见夫君一只手拖着一个大柜子。

有些悚然,夫君的力气很吓人,还是温柔地笑着,“聊完了?”

“我来吧。”张阳撑起柜子一手拖着柜子的底部,一手扶着柜子的正面,斜着身子就把柜子扛进了屋中。

讶异于夫君恐怖的气力,李玥放松着自己的手臂,再看夫君一个人又扛起一张大桌子,半晌说不上话,这是正常人应有的气力吗?

还有些懊恼自己的气力太小。

收拾完屋子,李玥坐在家门口吃着胡瓜,看着远处的田野。

胡瓜是李泰带来的,这小子倒是懂事,教了他这么多,还知道送点稀奇吃食。

其实早就有了胡瓜的记载,只是大面积种植还没有,宫里倒是有培育,也不多。

张阳咬下一口胡瓜,并不是那么的多汁,味道还有些涩。

宫里培育的也不再怎么样。

李玥嘴里嚼着胡瓜,小脸鼓鼓的,“这里确实凉快很多,山风吹着好舒服。”

张阳也感受着清凉的山风,在这里可以避开阳光的直射,因为地处山脚下,山涧时常有风吹凉。

在长安城一片建筑物环绕下,别说是这种清凉的风了,就算是有风也被建筑群挡着,导致空气流通并不好,整个长安城就像是一个蒸笼。

夫妻俩刚刚在村子里落脚,师母和老师,还有李渊也来了。

“皇爷爷。”李玥俏皮地笑着。

李渊慈眉笑着点头,“朕听闻你近日经常去看望你母后?”

李玥点头道:“向母后学了不少本领。”

李渊的深情慈爱中带着一些同情,“张小子,朕有话与你说,过来。”

李玥又说道:“我去给皇爷爷,还有老师,师母准备吃食。”

“好好好。”

李渊笑着直点头。

来到李渊身边,张阳皱眉道:“不知太上皇想与在下说什么?”

一边看着在屋前忙碌的李玥,这个公主穿着一身粗布衣衫,头戴着布巾,乍一看不像是个娇贵的公主,倒像是寻常人家的姑娘。

李渊低声道:“玥儿从来没有见过她的母亲,在生产她的那日便去世了,给她留下的也只有宫里画师当年画的画像。”

张阳拱手道:“我知道这事。”

“朕一直以为玥儿心里对皇后有芥蒂,其实皇后对她的生母也有亏欠,那时建成和二郎斗得正凶,她出生的时候正是争端最多的时候。”

“人人求自保,她母亲还是在那种风雨飘摇的时候生下了她,眼下她心里没有芥蒂,朕也放心了。”

“她是想向皇后学习管家之道。”

李渊重重点头,“观音婢在管后宫这方面确实很独到,对人对事玥儿确实应该学一学。”

在屋前紧赶慢赶,忙活了好一会儿,在杨婶的帮助下总算是做出了一桌子像样的饭菜。

“我以后会做得更好的。”

听着媳妇坚定的话语,张阳抚着她的小脑门,“你的进步已经很大了,下次不要再放这么多盐,也不要把好好的猪肉都烧湖了。”

这话让媳妇原本有些笑容的脸迅速垮下来。

她挥起小拳头重重在夫君肩膀上一锤,奈何坚实的肌肉下造不出半点杀伤力。

在村子里避暑,张阳完全把东宫的事情抛在了脑后,至于李世民的任命实在是不想搭理,反正就是生病了,一病不起的那种。

不打理东宫的后果,就是李世民一家子也要来骊山避暑。

兵马先一步到了骊山,打理好骊山行宫之后,李世民一家子就会来。

按照李泰的打听的说法,原本在春季的时候打算去九成宫避暑,可去年才下的旨意开始修缮,到现在也没有完工,只好先去骊山行宫讲究。

张阳穿着草鞋和短褂,头发也用一根布带扎着,正坐在石头上和张公瑾下棋。

棋盘上厮杀的正酣,俩人在李渊的注视下势均力敌,汗水落在棋盘上,张公瑾长出一口气,“终于还是输你半分。”

“老师承让了。”

张公瑾又是摆手,“技不如人,自当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