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你李世民也不是人

我岳父是李世民 张围 2381 字 3个月前

李玥也不解道,“夫君都二十岁了,怎么还去国子监听课?”

小吏躬身讲道,“还请驸马去国子监一趟,这也是陛下的旨意。”

李玥思量着,“我也能去吗?”

“自然可以。”

任由李玥拉着自己的手,张阳听她说着,“夫君国子监有好多好多书籍。”

张阳也小声回道,“那倒不错。”

李玥也放低了自己的声音,“据说还有很多市面上找不到的书籍和孤本。”

夫妻俩的议论声虽然不大。

小吏却是听得清清楚楚,这对夫妻的悄悄话有点大声。

跟着这个小吏俩人走向国子监。

王婶陪在一旁,“河间郡王说过些日子高昌采买的棉花就要到了。”

夫妻俩顺便在朱雀大街逛着,走路的步子并不快。

李玥买了一碗奶茶,而且还是加了红糖的奶茶,花了二十文。

“价格还挺贵的。”

“到时候这二十文找魏王殿下报销。”

这小吏只能跟着驸马和公主走走停停,跟着逛街也不多说什么。

店就开在朱雀大街上,这是长安城里最繁华的位置,这里的人流也是最大的。

小胖子的眼光不错。

一直到了皇城边上才看到国子监,一走进去就瞧见了闹哄哄的孩子跑出来。

光是看着这一幕张阳就感觉一阵头大,好吵闹的地方。

直到孔颖达走出来,孩子们这才坐定。

打量着站在门口的张阳,孔颖达笑道,“想必这位就是张侍郎和汝南公主了。”

“见过孔老夫子。”李玥行礼道。

张阳也稍稍一礼。

孔颖达的头发黑白相间,白头发占多数,两鬓已经斑白。

“事情老夫都听赵国公说了,之后在国子监听课,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老夫。”

李玥有些俏皮地笑笑,“老夫子,国子监的藏书我们可以看吗?”

孔颖达笑道,“自然可以。”

指了指一旁的一个房间,孔颖达笑道,“书籍就在里面,公主殿下随意。”

“对了。”孔颖达刚要走入课堂回神又从怀中拿出一卷书,“这是赵国公为你挑选的一件卷书,会对你有用,你如今还年轻,以后还会有更多机会,切莫因为这一次灰心丧气。”

张阳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巧了,赵国公也说过这样的话。”

“是吗?”

孔颖达笑了笑他便走入了课堂。

张阳看向课堂里的孩子,这里的孩子都是十三四岁的孩子,而且都在蒙学阶段。

在原地愣了许久,此刻心里有些复杂,自己就像是一个高龄留级生,要跟着这些孩子一起上课?

再看媳妇已经走入了国子监的书房。

张阳不再多去看课堂,便也走入了书房。

媳妇拿着一卷书正津津有味看着。

打开孔颖达给自己的书籍,张阳打开安静地看着,不看还好。

看了之后张阳神情复杂,这卷书上写满了为臣理念,字里行间中透着不报君不为臣就不是人的话语。

重新合上这卷书,张阳闭上眼心头怒骂,“长孙无忌真的苟,你李世民也不是人。”

听着隔壁课堂传来的读书声,张阳已经没了兴致。

有时候真要怀疑这当皇帝的人精神正不正常,李世民的精神可能是正常的,但也不多。

如今的李世民雄心勃勃,可谁又能想到以后的大唐会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到了难以收拾的地步。

一堂课讲完,孔颖达来到书房外,站在窗口看着屋内靠在一起坐着看书的夫妻俩人。

张阳看着舆地志,这本书上面写着的是关于中原各地的风土人情与地理的记载。

一卷卷翻看着张阳找到了一些关于关外地理的记载,还有一些关外风物的介绍,到现在也没有发现关于棉花的记载。

张阳看了看自己的媳妇。

李玥小声讲道,“齐民要术中也没有关于棉花的记载,倒是有记录黄豆的记载。”

看了看上面的记录,只有简短的两三句话,是一些关于淮南王刘安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