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0页

外资商人表面上在地方上投资一个企业,用低廉的价格购买一块土地,在土地上搭建一个工厂,购置一批机器,从事简单的加工生产经营。

十年左右的时间,即使这家工厂的经济效益不佳,产销都有问题,这一块土地却是翻了十倍都不止。

当初那些外资商人之所以敢在华夏进行投资,是因为他们拥有经验,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这种靠着地价上涨带来的巨大商机和惊人暴利。

不过,近几年伴随着华夏经济的崛起,很多国内优质的企业开始在国外反向并购,通过不断地融合境外的资产,提升自身在技术、管理等领域的不足。

对于境外的华人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他们能在唐人街立足,以前都是靠着大家并肩作战,共同奋斗,出了什么问题都是大家在一起分担,如今从国内源源不断地输入新鲜的血液,而且这股力量生机勃勃,可以让华商会增加自身的力量,巩固在国外的地位。

虽然苏韬还没有加入华商会,但穆景辰早已将他当成自己人看待、支持、帮助。

苏韬对穆景辰的好意非常感激,很认真地说道:“穆大哥,你是自己人,我也就不瞒着你了。现在股价下落,是我希望看到的。”

穆景辰微微一怔,吃惊地望着苏韬,“你这是什么意思?”

苏韬淡淡笑道:“无论股价如何下降,只要我稳住自己能掌握的股份,那么持有的股份的比例都不会改变。相反,站在我的对立面的那些人,他们会动摇,会稀释手中的股份。”

穆景辰也是一个熟知金融策略的高手,瞪大眼睛说道:“你是想继续扩大对岩田汉药的控股比例?”

“没错,虽然现在我是岩田汉药股份最大持有者,但如果那些依附我的股东,哪一天改换门庭,站到对手的那一边,岂不是我还是会遇到跟岩田家族一样的危机?”苏韬轻声叹气道。

“所以你打算绝对控股?”穆景辰吃惊地望着苏韬。

苏韬很认真地点头,沉声道:“想要绝对控股,那就要让很多股东从岩田汉药退离,当股份低到一定的程度,再进行抄底回购。”

穆景辰皱眉道:“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岩田寿如果现在低价收购股份,他后期持有,不出售给你,那你该如何是好?”

苏韬自信地笑道:“我对岩田寿的根基摸得很清楚,他现在能吃多少股份,我也是心知肚明。只要找到他心里接受的价格,提前一步收购,就能避免这个风险。”

“哦?没想到你不仅是高明的大夫,还是一个聪明的证券精算师?”穆景辰笑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