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0页

凌玉蹙起眉头,道:“有这么一个观点,认为白血病是一种人体必需营养物质缺乏的复杂疾病,类似‘营养缺乏症’,你用滋补的药方,试图补充她体内的营养,应该是从这个角度来考虑的。但她现在病情危急,如此温和的药方,恐怕难以带来效果。”

响鼓要用重锤,沉疴需服猛药。凌玉之所以不苟同苏韬的方案,因为他违背了基本的医理。

苏韬见和凌玉意见不同,转移角度,笑问:“周靖淇的运气不错,我们俩都是用针高手,如果用当归补血汤温补她的肠道,然后再通过针灸和推拿强行帮她排毒,你觉得这个方案是否可行?”

凌玉蹙眉沉思,苏韬的这个提议,并无经典可参照。

这也是自己师父评价自己和苏韬的差距所在,论理论基础扎实程度,凌玉甚至要超过苏韬,但苏韬经常能跳出条条框框,找到不一样的思路,这是自己所缺少的能力。

凌玉和苏韬的医术不相伯仲,各有自己的优势。

苏韬想出另辟蹊径地治疗方案,并不代表一定正确。

他俩都知道这是在试错,走的是一条前辈从来都没走过的路。但现在只有迎难而上,至少用当归补血汤,比使用青黄散要更加稳妥,可以先试上一试。

苏韬写下药方,除了黄芪和当归之外,还有生甘草、大黄、诃子、柴胡、广木香、北山楂、锁阳等七味中药,大黄、柴胡可以控制病情;诃子是蒙古族和藏族治疗疑难杂症必用,对肺部感染有特效;广木香、北山楂是解决开胃问题;锁阳是清除细胞记忆,能达到抗衰的效果。

不过,凌玉注意到一个细节,苏韬使用药物的用量,是《本草纲目》常用量的三倍有余。

“用这么大的量?”凌玉一愣,“病人的身体很脆弱,服用这么大的量,会不会出现不良症状,大黄如果用量过多的话,会导致泄泻,以至于虚脱?”

“足量服用才有效果。”苏韬很固执地说道。

虽然用的是温和的药方,但药量却是大增,其实也印证了凌玉“沉疴需服猛药”的思路。

凌玉皱眉,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轻轻叹气,毕竟病人是苏韬的,自己只是辅助配合治疗。

苏韬写下药方,让陈蕊安排药房抓药,半小时之后,汤药煎好,苏韬亲自指导周靖淇服用,“服用完这碗汤药之后,可能会出现不适的感觉,你们不要太过担心,是正常反应。”

周靖淇服了药,苏韬给她搭了个脉,道:“你好好休息一下,我等会来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