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4页

江清寒又道:“2013年,某个知名社区论坛上出现一篇帖子,作者署名叫做凯撒,帖子叫做《关于汉州连环杀人案的一些思考》,作者以极其缜密的语言对凶手的样貌、性格、作案手法和动机甚至是心理活动等进行了大篇幅的叙述。帖子发布之后,有一个id名叫做焚烧的网友,从多个角度对原文的用词、某些语言细节和写作历程进行分析,强烈暗示凯撒与案情有关。这篇建立在一起尘封12年之久的现实悬案基础之上,兼有惊悚、恐惧、悬念等各种元素的主题帖的热度不断升温。在杂谈版面,不断出现与本案的相关讨论。”

苏韬道:“警方应该能找到凯撒和焚烧,这两个人吧?”

江清寒点头道:“我们找到了凯撒,他是琼金大学法律系在读研究生,父亲是个刑警,所以从小喜欢研究这方面的东西。那篇帖子是他根据资料分析出来的。他现在才二十八岁,身体不算强壮,有严重的远视眼,长期都在读书,所以不具备方案的条件。”

“那个叫焚烧的情况呢?”苏韬轻声问道。

江清寒摇了摇头,叹气道:“焚烧发表帖子的i地址显示来自甘州省的一家网吧,当时还没有实行网络实名制覆盖,因此没有找到他。”

苏韬点了点头,叹了口气,语气凝重地说道:“你之所以决定将这个案件重新拿出来研究,是因为担心他今年会犯案吧?”

江清寒语气凝重地说道:“从时间上,我们发现一个规律,他从2008年以来,每隔半年左右就会作案,最长时间不会超过一年,距离上次作案的时间,已经有五个月,我们判断他作案就在近期。”

苏韬认可江清寒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对于一个惯犯而言,当享受了这种血腥的刺激之后,就会不断地铤而走险,绝对不会停止。”

江清寒叹了口气,道:“所以要阻止悲剧发生。”

苏韬托着下巴,继续翻阅资料,沉声道:“明天我会到江淮医院调一下档案,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哦?”江清寒狐疑地望着苏韬,她不明白查案和江淮医院有什么关系。

苏韬语气凝重地解释:“从犯罪者种种行径来看,不出意外是一个知识分子,还有身份地位,否则不可能如此心思缜密。如果他在汉州的长期生活,身体有病,你觉得一般会在哪个医院就医?”

江清寒眼睛一亮,点头道:“那肯定会选择江淮医院。不过,医院那么多病人,能找到线索吗?”

苏韬沉声道:“江淮医院的病人虽然多,但专家主任就那么多。如果我是那个人,得了病的话,肯定会去找主任专家,这样才能放心。所以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专门找那些主任级大夫的病人资料。再用年龄和身材特征进一步筛选,就能够筛选出潜在对象。”

江清寒自嘲笑道:“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苏韬耐心地解释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领域,你是刑警,更关注的是证据。而我是大夫,更注重犯罪者的病情。侧重点不一样,选择的切入点也就不一样。”